文/张春昌
张麻村,以前我没去过,而这次去张麻村不但看到了那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而且见到了我中学的老师贺金生。贺老师退而不休,让我肃然起敬。村庄风光秀美,民风淳朴,使人流连忘返。
张麻村位于龙头山腹地,是甘肃省秦安县中山乡最边远的山庄。没考究其历史渊源,但从方圆大地湾、九龙山、簸箕村近年出土的石器、陶器考证,这里很早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繁衍生息。
乙未年冬末春初的一个上午,是因参加一位朋友父亲去世三周年的纪念活动,和老乡一同去张麻村的。那天乘车从天水出发,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到了张麻村的山梁。依山梁残雪消融的泥泞山路顺势而行,半个多小时才到张麻村。村头云淡风轻,暖意融融。寺庙前锦幡猎猎,香烟袅袅,整个村庄沉浸在春节还没过完的气氛中。边走边看,主人上前迎接。我们徐徐进入,到上房香案前行礼之后听取主人的安排。
其实来张麻村,我最先想到的是贺老师。而一进门正好打老远就看见了记礼薄的贺老师,因他很忙,我就没有打搅他,但贺老师高兴地向我们招手致意。
坐席间贺老师和我们有好多话儿难以说完,问我们的工作,还有家人及其子女上学、工作的事。贺老师还向我们敬上了祝福酒,向客人介绍我们一行。他非常高兴,像以前一样鼓励我,并且充满期望,令我感动。
临走时,他几次约我们到他县城的家里做客,因为他早已搬到了县城,村子里再没住,这次是特地为村里的事情而来的。临走时,贺老师一直将我们送到村头。道别贺老师,我们走了很长的路,当我们回头张望时,贺老师还站在哪里。此时,张麻村,贺老师似乎成了一副立体的版画,镶嵌在蓝天白云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
沿途的崎岖山路,一土一石,一草一木皆含情。我觉得既熟悉又可敬,这些风物不知陪同贺老师行走了多少个春花秋月。我走着、思考着,也忘不了用手机拍下这珍贵的照片。远处的大地湾、近处的路旁老柳、对岸的九龙山、白云缭绕的村庄,一时都在我的镜头里定格。我想将这些照片拿回家让子女看看,给他们讲这就是张麻村的风景,这就是贺老师的村庄。
贺老师,我的中学理科老师。给我代数学、物理、化学课。从我上学那天起,我就知道贺老师在张麻村,也对张麻村怀有特殊的情感。记得那时的贺老师一身端正的衣服,高高的个头,黑红的脸膛,英俊潇洒,讲起课来举一反三,给人一种师者与智者的形象,令人高山抑止。那时我总是害怕贺老师,因为数理化学学得差。其实贺老师“天无私载,地无私藏”,越差的学生他越用心,和蔼可亲,苦口婆心地交谈,循循善诱地引导。有时他还放弃星期天、节假日给学生补课,做实验。至今我还记着他在教室里做实验的情景,那酒精灯、那烧杯、那试管,还有他宿舍那昏黄的灯光,那烛光映照着的脸庞……
2006年以来,在天天天水网,中国和谐西部网,《教师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上,长篇通讯配发图片报道了贺老师从教34年的事迹:“贺老师,70年代初任教,从教34年……获优秀教师奖8次,还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园丁奖’、‘十佳教师’、‘初中会考优胜奖’等。”此报道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学生家长及亲朋打电话、发短信祝贺,但贺老师更加谦虚乐学,成为年轻教师的榜样。
成绩只代表过去,如今贺老师已退休多年,但教师的天职使他“退而不休”。他依旧给一些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依旧为年轻教师们,为张麻村的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计得失,无怨无悔。
行之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看到这些,我一直在想,贺老师38年的执著坚守,才有今天的辉煌和人们的口碑。张麻村的大山作证、风物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