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县许家沟乡一中 胡宪如
在清朝文人张潮编辑的《核舟记》中,介绍了有位叫王叔远的“奇巧人”,因其雕刻“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而被人称赞。在古代,道家推崇“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指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所为之为,是出自事物之自然,发乎自然,而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非人为而为,更不是一无所为,什么都不做。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教育亦有其自然的规律,青少年的成长亦有其自然的规律。我们教育学生是不是也应发扬道家的“无为而治”的精神,顺应学生的自然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顺势而教,顺势而为呢?
学生各有各的个性,班级各有各的班风。有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有的班级学生学习沉稳,有的班级学生善于记忆,有的班级学生喜欢思考。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具有不同学习特色的学生时,是我们改变学生呢,还是改变自己?
经过长期的思考,我认为,我们应先适应学生,了解学生,然后再因势利导,使之逐渐形成更好的学习风气。
连续两年,我接手了两个学风截然不同的班级。第一个班学生思维活跃,能够举一反三,只需教师轻轻一点拨,大部分学生即可心领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师生之间的配合更加如鱼得水,教和学成了我们共同的乐事。而第二年接手的班级却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有明显的惰性。刚开始时,我每天都生活在气愤之中,一会儿埋怨学生上课不喜欢回答问题,简直是一群乌合之众;一会儿又生气个别学生顶撞老师,缺乏教养;学生的书写潦草,课堂的呆板窒息,都在影响着我工作的情绪。我变得急躁起来,经常为一些琐事发无名之火。
我想改变他们,像上一届的大哥哥大姐姐多好!但,难,他们不一样!
在经过了几次失败后,我明白了:我不是陶瓷匠,学生也不是黏土。我为什么非要学生成为一个样子的呢?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其丰富多姿。学生的兴趣、性情、思维乃至个人世界,千差万别,各具特点,我们教师的责任不是在他们身上动整容手术,使其变成标准的“人造美人”,而是要发现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引导学生成人成材,最终能够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社会。
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我再看这群孩子时,我发现他们的优点——特别喜欢和善于记忆,于是我从这点入手,引导他们要学会发扬长处,弥补不足,树立自信,扬长避短,争取成为积极、上进、富有正义的新一代学生!
如今,当我再次审视这个班级时,我觉得这一届的学生和上一届的学生一样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