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站公告>> 北京市写作学会书画研究院首届“同仁堂杯”全国梦缘书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 正文

北京市写作学会书画研究院首届“同仁堂杯”全国梦缘书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

2013-11-20 10:51 北京市写作学会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年11月18日A2版
      为弘扬中国书画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之北京精神,特别是弘扬“复兴中国”的崇高理念,北京市写作学会已于2013年年初成立“书画研究院”,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著名书法家王强任院长。现决定举办首届全国范围的书画展,命名为“‘同仁堂杯’全国梦缘书画作品展览”。
      一、举办机构
      主办单位:  北京市写作学会
      承办单位:   北京市写作学会书画研究院 
      北京雪霁文化传媒中心
      协办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邮政总公司 
      组委会:由北京市写作学会、中国作家书画院、世界艺术家协会、中国书画院、北京市写作学会书画研究院有关领导共同组成。
      二、征稿要求
      书画作品征稿分青少年组和成人组,青少年组年龄为18岁以下,成人组18岁以上(含18岁),征稿范围和作品要求是:
      1、作品类型
   (1)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书体不限,不超过六尺整张(180cm×97cm),一律竖式。不收册页、长卷和刻字作品。所有作品请勿装裱。
  (2)篆刻作品:篆刻作品寄印稿6-8方,附两个以上边款,贴在不大于4尺对开的宣纸印屏上。评审结束后由组委会通知入展者寄篆刻原石2方参展,原石归承办方所有。
  (3)美术类作品:国画、油画、版画、水粉、水彩、素描等,国画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宣。除国画外,需装框类作品由作者自行装框,外框尺寸不得超过120cm×120cm。
      2、符合以上年龄的中国公民及海外华人、书画篆刻家、书画篆刻爱好者均可自由投稿,作品件数不限。投稿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投稿者不予评审。限于人力,恕不退稿。
      3、请在A4纸上用正楷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常用通讯地址、邮码、手机号码。草书、篆书另纸附释文,个别异体文字,附文字出处复印件。      
      三、作品评审
      由组委会组成具有权威性的评委会,制定评审细则、评审工作流程和评委守则,明确违规的处理办法。评审工作于2014年1月中旬开始,由主办方核对原作准确无误后,马年春节及时公布评审结果。
      四、展览与出版 
      本展于2013年12月下旬在北京举行,展出作品200件(上限)。本展开幕式之前出版《首届“同仁堂杯”全国梦缘书画作品展览集》。
      五、待遇和责任
      1、向获奖作品的作者颁发奖金、证书。
       特等奖1人:4000元:每人4000元
      一等奖2人:4000元;每人2000元
      二等奖3人:3000元;每人1000元
      三等奖4人:2000元;每人500元
      优秀奖10人:1000元;每人100元
      2、全部入展作者每人赠送本次展览作品集一册。
      3、凡作品入展本次展览会,可申请优先加入北京市写作学会书画研究院。
      六、征稿日期 
      本启事自公布之日起征稿,至2013年12月20日截止征稿,以当地邮戳为准。
      活动进程请关注北京市写作学会官方网站www.beijingxiezuo.com
      七、征稿和邮寄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写作学会
      联系人:谢百利 手机:18611382268
      薛玲宇  手机:18600011763 
      姜老师  手机:13011253519
      电  话:010-62288840 
      邮编 100081
      八、其它事项    
      1、凡是发现或被举报作者代笔、代刻等问题,经组委会核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将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处理。
      2、所有来稿必须符合本启事要求。
      3、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启事各项规定。
      4、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北京市写作学会书画研究院。
  
                                                                                     北京市写作学会
                                                                                      2013年11月1日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