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班主任工作>>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正文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2016-01-18 11:23 张新如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6、1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里最繁重、最琐碎的工作,也是一门最讲究艺术的工作。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儿童,在儿童性格、习惯雏形时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倾注全部的身心,工作细致扎实,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艺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来,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艺术。
         一、爱的艺术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面对一个个渴望得到关爱的生命个体,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才能重视学生的情感。班主任工作的艺术首先就是爱的艺术。班主任的爱应该是博大深厚的,要爱每一个学生,聪明的、愚笨的、听话的、调皮的、上进的、后进的等等,都要有爱,要多一分爱心,多一分宽容。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要能包容学生因个体差异而存在的所有个性特点,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错误与不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才能做到真正的爱护、关心、帮助学生,才能营造融洽和谐的教育氛围,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才能发挥出教育的巨大力量。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主动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和批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班级目标管理的艺术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有效地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行为规范的要求。班级管理要讲求效率,就要制定班级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个人奋斗目标要和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要统一,才能形成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良好班风。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制定和实行具体的班级规则、班级公约。班规则和班公约的制定要具体,要切合实际,要有可操作性,如每日常规工作、值日分工、班干部职责划分等都要加以规范,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使班级正常有序的运转。班级规则中包括竞争规则,这是激励学生最有效的方法。如学习中作业完成情况优秀者张贴小红花,还根据纪律卫生表现情况评比打分,展示结果,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这对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会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因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较大,对问题学生还可以分阶段制定小步前进的目标,逐步取得成效。
        三、培养学生干部的艺术
        小学生是一个刚开始接触新鲜事物的群体,所以对他们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马虎,培养干部时也不能草率行事。笔者认为,在小学生干部委任时也要进行民主的选举制度,让他们从小就有民主思想,也给他们一个独立思考、独立辨别事情的机会。我觉得在选举时也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所有同学都有被选举的机会,而不是传统的依照成绩的好坏来任命或变相任命班干部的做法。这样的好处就是让学生也深深体会到学生除了学习还有很多方面要学习的。其实所谓引入的竞争机制也不宜过于复杂,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 评分系统”、“ 竞争上岗” 等方法来实现,在教育的同时也增加了班级的学习气氛。
         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艺术
         传统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都会对学生进行“ 炮轰式教育”,学生不仅无法体会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还会造成他们的反感。小学是最敏感的时期,教育时要注意手段的艺术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少先队大队开展了“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题教育活动。配合大队活动本班也召开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主题班会。这样的班会我们应该多召开,日积月累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养成好了。
        五、与家长合作的艺术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统一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最直接、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言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每个孩子的家长的素质、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不一样,造就了各种各样个性不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截然不同。一个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相一致的。如某一时期在校情绪浮躁,在家必然也是躁动的;某一时期在校进步较大,在家也是愉悦自觉学习的。家庭教育不成功的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也必然是不理想的,甚至收效甚微。有的家长常常把孩子的教育推给学校,忽略家庭教育,这种不完整的教育使孩子在学校表现出与其他孩子的较大差距,存在很多问题,长此以往,势必成为问题学生。所以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家长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应与家长密切合作,经常沟通交流,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督促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关心、帮助、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