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医药>> 中华医学国际发展联合会副会长——武光良 正文

中华医学国际发展联合会副会长——武光良

2012-02-07 11:55 张玲玉 2012年2月6日今日文教A16版
分享到:

中华医学国际发展联合会副会长——武光良 

中华医学国际发展联合会副会长——武光良

武光良1942年生,辽宁大石桥市人,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任辽宁大石桥市沟沿镇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兼任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国际发展联合会副会长,世界健康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兼终身客座教授,世界医药卫生理事会医学专家,香港国际科学技术研究院荣誉博士,中华医学研究会主任委员(中西医学科)兼资深首席专家,中国科学发展研究院院士,高级研究员,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主任委员,中国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医疗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名医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传统医学会常务理事。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年,热衷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尤其擅长以中药为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梗塞及后遗症。

潜心钻研针刺、火刀、小针刀、穴位注射、硬膜外腔骶管内药物灌注、点穴、推拿及中药外治,如:中药离子导入、中药超声雾化、中药贴敷、中药薰洗、中药灌肠等多种中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临床上常见的疑难重症。70年代以针灸、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中草药外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肩周炎、胆绞痛、肾绞痛。80年代采用硬膜外腔骶管内药物灌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腿痛,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棘间韧带劳损,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慢性口腔炎,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90年代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劳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心脏病、慢性肾病、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等,疗效显著,治疗过敏性鼻炎及其他各类型慢性鼻炎疗效突出,深受患者好评、群众信誉。

撰写论文40篇,分别发表在国际医学刊物和国内《中医杂志》等多种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如:《以药粉热敷为主综合外治慢性风寒性痹痛246例观察》发表在亚洲医药杂志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56例》发表在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上;《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45例》发表在中医杂志上。部分论文如:《火针治疗慢性腰背痛125例》、《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寻麻疹56例》等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多篇论文如:《穴位注射配合点穴推拿治疗颈椎病150例临床观察》等在全国学术会议上交流。其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及体会》、《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159例》等被评为优秀论文,荣获特色康复医师荣誉称号,并入编《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一书;《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震颤性麻痹32例临床观察》等四篇论文入编《中华中医基础与临床》一书;《胆痛膏敷贴配合电针治疗胆绞痛165例》等三篇论文入编《中华医学进展与临床》一书;《益气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94例》等入编《当代临床医学论坛丛书》中医中药分册。

中华医学国际发展联合会副会长——武光良 

个人传略事迹已载入《世界华人医学家大辞典》和《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纪珍藏版》、《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及《中华英才大辞典》、《世界医学界名人录》等大型专家人才辞书内。

中华医学国际发展联合会副会长——武光良 

撰写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56例》荣获世界华人各医成果博览会国际金奖,《中药离子导入配合电针治疗颈椎病294例》在第一届国际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及疑难杂症研讨会上获国际金奖,获全国首批医疗行业优秀人才勋章、九星金章、千年之交荣誉勋章等多枚勋章,荣获中国医药名人协会授予《中华特技名医》中国医药研究促进会授予《全国特色诊疗专家》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授予《当世奇才》。2009年被中国管理科学院经济论坛会专家委员会评为共和国杰出专家。全国行业纪律督察委员会授予2010年叱咤全国医学行业十大风云人物,中国医学行业特级大师荣誉称号,中国医药健康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医疗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称号。被国际科学研究院精英人才杂志社评为二O一一年中国十大功勋人物,中国国际人才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会,时代人物杂志社评为中国百业杰出模范人物,中国保健协会中医药保健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当代名医。被全国科监委行业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核准确认为《医学泰斗》。建国六十周年被授予“共和国六十年建设邮票人物”和“共和国功模人物称号”,中国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中医行业百名杰出人才称号。

地址:辽宁省大石桥市沟沿镇中医药研究所  电话:04175117156

邮编:115115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