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师名校>> 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 正文

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

2013-03-25 15:23 文/李焕宝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 2013.3.18 15版
    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利用好这把“钥匙”学习历史,进行历史思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到正确结论。
    二、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在传授知识时,不追求知识的数量,而追求知识的质量;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时,不是只把结果给学生,而应把得到结果的方法教给学生。如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由于着眼于能力培养,较多地侧重于历史理论,给教学增大了难度。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处理好教材内容,把握住教材结构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重传授知识的准确性、传授方法的实用性,让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在教学中处理教材内容的难点问题时,我们或将难点分开讲解,或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思考回答,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高三复习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专题中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这一内容时,我们按时间顺序把这三国革命的背景(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归纳成要点,列成表格,并把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寻求解题的思路、方法,并比较其异同点,得出正确结论。我们便以此为突破口,将题目分解成几个方面,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回答:
    (l)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发展态势怎样?学生回答: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空前发达的基础上,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有缓慢发展。但在清初,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2)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有什么特点?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回答: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大门,从此,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掠取了大量权益,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打断了中国社会独立缓慢地发展资本主义的进程,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其结果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和同外国侵略者打交道过程中出现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其结果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就是证明。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这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思考,依据史实分析归纳,形成正确结论,他们的判断力、想像力得到了发展,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第二中学)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