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去北京爬山 正文

去北京爬山

2014-02-18 16:27 文/ 谷福林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2月10日B3版
       生长在山清水秀的楠溪人,跨出家门便可登山,却去北京爬山,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吧?
去年12月23日,是到北京的第三天,领奖、访友的任务已“超额”完成。我问学生:你们去过香山吗?明天谁有空陪老师爬香山啊?从海说,我几乎每周去香山爬山;建军说去过一次,祝弟说自己在北京几十年还没去过任何景点。他们都说有时间陪我爬香山。
       24日早上,我问一起来领奖的黄大锚校长,爬香山去不去?他说就是香山没去过,倒想去看看。
       10点许,因为熟悉香山的从海有急事回家了,由不太熟悉路的建军开车,祝弟用手机导航,女学生春燕也来了,于是一车五人冲出北京城的雾霾,一路寻到香山公园。
       我们买了门票,每人10元,但包年仅100元。走进东宫门,看到的就是勤政殿,它是香山二十八景之首,可惜关着门,殿前的水塘里冻了很厚的冰,这时才觉得手有点僵。我们知道香山红叶是看不到了,香山还有那些景观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为了爬山。一看那香山顶,不是那么高,我自作主张绕远道,就从南边的山坡上山。到路口看到一个很大的宣传广告牌:画着毛泽东主席的像,写着“红色进京路”。知道是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活动广告牌。
       继续向南,看到一个蛮大的水塘,也许是眼镜湖,冰封湖面,看来可以滑冰,看到久违的冰冻,勾起儿时老屋旁水塘里玩冰的情景。折回一个满是古松的山头,一路上全是落叶科树木,地上到处是干枯的黄叶,看到这些可怜的“红叶”,不免觉得手僵心凉。
       转到古寺前,围着一圈竹篱,也许是香山寺正在维修,看到的其它寺院也是关门静养,于是我们就专心爬山了。
       爬了一个多小时,还在半山腰,而香山最高峰是在对面的山头上,假如我们爬到这山头再转过去就太远了。看到很多白发老人、秃顶老人背着包、拄着拐杖,三五成群的、成双成对的,也有单独行动的,他们从山腰的横路过来。我们向他们打了个招呼问路,去香山顶怎么走。有位阿婆停下脚步,转过头耐心地用拐杖指指说:从这里横过去,直到有一个平台,然后向下,就看到一条新造的黄色峻岭,一直往上就到了。
       我们谢过阿婆,走着横山的小山路,看着光秃干燥的山和树,心里也更觉得渴,可是我们没带矿泉水,把柑橘也忘在车上了。我们这边是红叶林,红叶早落了,我们无法找到一片可以带回家的红叶。说是红叶林,树是矮矮的、稀稀疏疏的,一般都是黄栌,很少看到五角枫叶。只见对面的山一片葱茏的绿色,想来《香山红叶》中老向导说的“聚宝盆”就埋在那里。
       我们男人走得快,可惜把富婆春燕落在后面了。她发福了,穿得多,又很少爬山,在山脚时我就说,今天就怕春燕爬不上去呢!她说:我也是山头人,以前也是爬过山砍过柴的哦。谷老师能爬上去,我也能。看来激将法也许有效,我一路劝她慢点走,她还是没有落下来。
爬过这新造的高高的水泥台阶,继续爬到山头,已经爬了2个多小时,中午12点半啦,肚子也叫啦,我们在小卖店买了方便面吃起来特别香,看到一对白发老伴在阳光下慢慢地享受自家带来的中饭,也特别的羡慕和敬佩。
       肚子饱了就不怕山高了,我们一气爬到香山最高峰——香炉峰,海拔高度是575米。这里和城里是两重天地:阳光灿烂,天蓝风清,重阳阁金碧辉煌,香炉峰苍松长青,我们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倩影。正如《香山红叶》中杨朔写的“天公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可惜的是山下一片迷茫,看不到“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的山下美景了。
       我们从东边下山,游人还不断地上来,更多的是老人,他们精神矍铄,如履平地,看来是爬山的常客,还有一位中年人还赤裸着身子在快跑呢。下山的路越来越陡,有的山岭就像楼梯,我和黄大锚很轻松,而春燕要扶着栏杆,看祝弟的脚还在发抖呢。看来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一点不假。我一路下山一路拍照,拍了千奇百怪的古松,姿态万千的古柏,还在“西山晴雪”的大石碑前思古,白松下猜年轮,追着地上的喜鹊拍特写。不知不觉就从勤政殿的右边下来了。
       这次来香山真的纯粹是爬山,而不是观光。勤政殿二十八景之首,关门没进,双清别墅没去拜访,香山寺遗址拦着路,西山晴雪未见雪,更没有看到著名的“北京十六景之一”的香山红叶。还好,善解人意的女学生春燕在东宫门外为我们每人买了一打红叶。我和黃大锚都是语文老师,这次来香山也许就是为了圆“香山红叶”之梦。看到这充满生机的香山红叶,就浮现了爬山的老人们的红扑扑的笑脸。当年杨朔没有看见一片好红叶,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心里去。我们却买了香山红叶带回家里,也把香山老人们爱环境、爱运动、爱健康的精神藏到心里,付诸行动!
       去北京爬山,享受高质量生活,带来健康,带来幸福,不会不可思议吧!

相关新闻

爬山 北京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