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恩师难忘——记与石英老师相会莱州湾 正文

恩师难忘——记与石英老师相会莱州湾

2015-12-03 09:20 静明 本站原创
      我生长于农村,17岁就从事了农业生产劳动,地地道道的做过18年农民。农村的耕耧撒割十八般农活我都干过,那种辛勤劳作的艰辛苦累和收获果实的丰收喜悦,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一生也不会忘记。那是我的青春年华,也是我在广阔天地里度过的激情燃烧岁月。春耕夏播,秋收冬藏,我特别喜欢秋季,喜欢金秋农作物成熟收获中的欢乐和农民们到手的富足,更喜欢秋高气爽中的农时劳作比之夏季更多了凉爽和惬意。对秋天美好的思念,对金色秋天的喜欢,虽经几十年各种工作岗位变迁,我的喜欢仍未改变。
  
      随着时间脚步的递进和个人阅历的增长,对秋天收获的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已不仅仅在于对农禾果实的收获,还有许多学业、文坛、教育、事业上的收获,都会被誉为或被泛指为金秋的收获,更会生动形象,激动人心。

      2015年的9月19日,莱州作家协会成立五周年之际,迎来了莱州文坛又一个喜讯。由中国《作家报》、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主办;北京文心国际文化艺术研究院协办的《程绍亭诗选》创作座谈会,在莱州市滨海旅游度假区、金仓街道办事处的黄金海岸大酒店隆重举行。
这次作品座谈会,对我来讲是一次学习交流和结缘交友的好机遇。与文学名家们面对面的请教学习,加深了友谊,也让我获益匪浅,明确了文学创作方向。

      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认识了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社高级编审、著名散文家石英先生。他的原籍是龙口市(黄县)人,与莱州市邻近,同为胶东老乡,从感情上讲备感亲切。我在几年前早就听人讲过石老在文学界的造诣和影响,尤其在扶持文学新人,拉动基层作者方面建功甚伟。他生于1935年,曾当过兵,打过仗,做过纪要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付出了青春。后来他立足天津,创办了《天津散文》,为我国的文学发展拓展新局。自天津进北京后他转战新闻系统,在《人民日报》供职,成为一名新闻战线的高级编审。但他对文学的这种缘依然情深,让他在中国文坛上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散文家。现在他已是80岁高龄,仍然担任着中国散文学会的名誉会长。

        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在《程绍亭诗选》座谈会前拜访了石老。他身材矫健,精神矍铄,面容眉清目秀,声音洪亮坚定,完全不像是年过8旬之人。他身居高位,名震文坛,却为人谦和,和蔼可亲,让我有了一种与长辈相处,似子女相随的感觉,心中好不感动。我恭敬的递上名片,简要地做了自我介绍。当他得知我是莱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时很高兴,关切地向我询问着基层作协工作、创办刊物和基层会员作家的相关情况。他说:"县级作协没编制,没经费,困难多,压力大,工作不好开展。但是基层接地气,有着不尽的创作源泉,基层的作家也有创作的热情,关键是如何引导他们,培训他们,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不断出好作品。所有这些工作要争取政府支持,社会各届支持。你这个作协主席担子不轻噢。有个好主席,肯定会带出一个好作协,培养出一批好作家。"石老的这些话让我很激动,我向石老表示感谢并表态说一定继续努力,不辜负他的期望。

      在座谈会上,石老对作品评价做了中心发言。他说:“写好诗歌作品有许多要求,关键是读者看懂喜欢。要经过作者的许多努力才能成功,没有捷径。”他强调说:“一名诗人一定要爱诗爱生活,富有激情,持之以恒。诗作表达中,要体现出真善朴美四个字。”他分别阐述了这四个字的内涵与要义,让人眼界大开。

       他说:“写诗的人都要学会超越自我,只有超越自我的人才能升华,才能出精品佳作。要超越自我就不能自负,要谦虚不张狂。不仅要向他人学习,更重要的还要向自己学习。分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习自己的长处,学习自己的善意正念,学习自己写出的好作品,就会在否定里认知,在学习中提高。”

       下午分组活动时,石老和中央数字国学频道艺术总监、《作家报》特约总编任启发又单独约我去了他的房间,就作协发展,《莱州湾》刊物创办,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搞好基层作协建设,是拉动和引导基层作者与文学爱好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创办一份受人欢迎的纯文学刊物是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是作者展露才华对外的窗口,是他们成就文学梦,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文学创作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也不仅仅是一种表达自己观点理念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一种人生追求,生活态度,生命的内涵与价值,是自己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创造公共价值的使命。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光彩,而爱好文学的人,更热爱生活,更向往未来,更期待希望,更富有善意、美好、质朴和真诚,因而他的生命更会精彩纷呈,绽放光华。

       石老中午没休息,下午我们即兴谈了2个多小时,他依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真乃神人也。为了让石老休息一下,我主动提出请求,离开了他的房间。临走时,我将2015年第一期《莱州湾》杂志、在编的一期《莱州湾》杂志样稿和我主编的《美丽莱州诗画情》三本书留给了石老,请他有时间翻阅看一看,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
    
      这次与石老的交流,让我获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文学方面的知识,也获得了许多高层文坛的大量信息,辩清了文学发展路上的标牌与可行的途径,对于作协下步发展和推举文学贤才有了清晰的方向。

       9月21日上午,石老一行到莱州作协参观考察,他亲手将我给他的三本书稿交给了我。并说:“三本书我都看啦,你们的《莱州湾》办的不错,很有文学的纯度,面也比较开阔。那本百幅油画配诗也很好,油画配诗是个创新,但你做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对相关文章我写了批语,做了折角,你们可以参考。”

       同行的中央数字国学频道艺术总监、《作家报》特约总编任启发和我说:“昨晚石老看稿子到深夜未睡,很认真负责地给你写评语,非常难得,一定要好好收藏。”石老严谨的治学行文的态度和对作品对作者认真负责的情感,再一次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同行的人。
石老在点评我在《莱州湾》发表的《莱州如歌》这篇文章时写到:以“歌”为点,点点串起,俨若珠链,使莱州熠熠生辉。这取决于作者对莱州之爱,莱州之详,同时写法之讲求亦颇重要,非同一般之静思。

       在准备出版的新一期《莱州湾》样稿中,石老对我在《时代文学》2014优秀散文年度奖活动中写的四篇散文认真阅读。写到:作家静明的这组散文,文字清丽有致,叙事与言情相得益彰,读之甚爽,留下深刻印象。

      石老在读了杨君写的文章《寻找英雄老家》后,很动情地写到:其文虽以平实手法成篇,然望其本身作风,笔者又极投入,读后令人唏嘘。
        石老在《美丽莱州诗画情》画册中,多处评点留字。对金学孟先生《军旅油画家曲直赋并序》写到:典型的赋文,行文严谨,韵味浓郁。
       在审阅了我写的《赤子情深话曲直》一文后,石老写到:此文情真意切,写人朴丽兼具,不造作,直抵描叙对象本质,堪称佳作。
石老阅读《百幅油画百首诗》的内容后,在扉页写到:难得的是好画匹配上好诗,堪为珠联璧合。这样的诗正好与画的意境切中,但不拘泥,不呆板,易懂而又未失古体之韵味。
         在阅读书册中《美丽莱州》诗画情——古风长律后,石老写到:如此长诗,读来似觉一气呵成,气势、韵律、词语皆顺,且很重意境,乃上佳之撰。
        石老在《成就艺术梦,实现中国梦》长诗篇阅后,对全册书稿总结性写到:莱州诗人写莱州籍画家,倍感亲切,非情挚而修养到位者难达此境。

        石老的批语苍劲朴茁,有力透纸背之感。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我们的真情实意,饱含着一种文学的责任,传递着浓浓爱意,源源流淌着对我们深厚的情谊。这次与石老幸会,我崇敬的称他为老师。尽管时间短暂,但情深意重,师恩难忘。

       石老虽有80岁高寿,但耳不聋,眼不花,脑不迟。他看起文章来目不转睛,快速敏捷;写起文稿来,文思泉涌,挥笔而就;唱起京剧来字正腔圆,激情饱满;在登临中国书法名山云峰山,瞻仰墨宝魏碑刻石时,他走起山阶来步步扎实,不输当年。他还有他人难以企及一种特长,就是对国内,尤其山东各县市的地名、历史沿革、纪事年份都记的非常清楚,可以随机提问,都会说得清楚。他的一颗大脑,如同一架计算机一样既有运算功能,又贮存了大量的信息与宝藏。可谓宝刀不老,让人钦佩,真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棵长青树。
        石老的健康与长寿,在于他的心态好。心态好,精神好,凡事想的开,开心常乐。文润人生,文养身心,几十年从事文坛工作,耳濡目染了万千世界,芸芸众生,眼界宽了,心境大了,对世事乃至宇宙空间都别有一番见解,已成为天地化羽的精英,人间杰出的精华。他具备了一种大善的境界,修为了一种大道的格局,他的自我意识已升华淡定于荣辱不惊,淡然为安然入世。他的那颗心已融于了社会,融于了大众,融于了自然,融于了未来。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