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山情水韵意悠悠 ——读张庆和散文自选集《漂泊的心灵》片段 正文

山情水韵意悠悠 ——读张庆和散文自选集《漂泊的心灵》片段

2020-05-18 14:57 那朵 新空云

 做人如山,应有望万物而容万物的气度;做人似水,要有能进退知浮沉的情怀。其实,真正的山情水韵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 那朵

泱泱华夏,山峦绵亘,江河纵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祖国大地举不胜举的山水景观。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独特山水文化情怀。《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有似于水,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仁者有似于山,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因此,先贤们“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早已将山水当作自己人格的外化写照。

读著名作家张庆和新近出版的散文自选集《漂泊的心灵》,尤喜爱《山情·水韵》一辑。在这里,我读出了他心中与先贤们一脉相承的山水情怀,他眼里的山水就是大地的文章,文章就是案几上的山水,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无不充满着人生的哲思。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妩媚多娇的世间山水与作家张庆和之间即是如此,大有“相看两不厌”的韵致。当他“揣着浓浓的遐思与向往,一脚踏进了武当山”时,武当山就变成一部文化史,“山是硬件,水是软件,丰厚的文化是它的内存。山,诠释宏伟;水,演绎太极。水善,滋润万物;水智,启迪灵性。水无言,山捧出花朵向它致意;水隐忍,山举起绿荫把它颂扬……”(《山高水长韵悠悠》)。当他远眺狼牙山,“蒙蒙细雨中,我听到花草在歌唱,大山在诉说。”狼牙山已“不仅仅是一种地理高度,更是一种精神信念的高度。站在这高度上俯视,苟且的生渺小了,凶恶的敌人低矮了……”正如岳阳楼因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使楼因文因人而名扬四海一样。五壮士惊天地泣鬼神的一跳“如雄鹰搏猎,让一股英雄气激荡神州。”也令人记住了这座英雄的山(《狼牙山远眺》)。当伫立在虎门炮台,他看到:“浪花呀,疾手顿足,不停地拍打岸的胸脯。那是大海在叩问,是历史在嘱咐……”澎湃的浪花,顿时有了史书般的凝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姥山却是因诗仙李白的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而闻名遐迩。当张庆和走进天姥山,这首诗就成了他描绘美景的楔子,“也正是这一震撼人心灵的著名诗篇,为如诗如画的真实天姥山重重地盖上了一枚印章,使这幅天作的图画,得以面世,且流传广袤久远。”

山情水韵意悠悠 ——读张庆和散文自选集《漂泊的心灵》片段

植根于祖国壮丽河山,与山山水水融为一体,息息相通,像毛竹一样汲取大地的丰富营养,作家张庆和厚重且灵性的山情水韵的情怀便油然而生,这种情怀正是他文学创作的根。

“天人合一,心同自然,只有打牢基础,扎扎实实地做好强壮根系的事情,才会如毛竹一样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生长力,直至长成葱葱郁郁的一片风景。”(《峡谷竹韵》)鲲翔九天,鱼跃于渊,俯仰之间,除却山水之外,作家心目中的一切境遇,皆因这份情怀而充满人的灵性,而正是这份灵性,不但让张庆和的散文语言唯美动人,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而且还极具思想性。无论是写山、写水,还是写物、写境,都可以从中触摸到一种生命的、精神的律动,感知到世间的真、善、美。例如,他笔下的月光是能够“洗尘”的:“月光如潮,月光是被一道堤坝囚居在草原上的。坝上的月光浩浩渺渺,沐一场月光浴吧。清纯的月光水能涤去污浊,幽谧的月光水能洗去烦忧。”(《坝上月》)“皎洁的月光如水,可洗涤心性;娇柔的月色如醇,可滋养灵魂,那月是承载美的使者,是种植梦的土地,是绽放在心中的花朵,她娇艳馨香,可触可摸,亮在心里,如在身边。是谁把月光斟满心怀,让我在梦中与你同醉!”(《中秋望月》)这般婉约、细腻的文字,似一轮水润、温馨的月,冉冉升起在读者的心中,柔美月色涤荡着心底的尘垢,给心灵以慰藉。例如:他看到的日出“是一种诞生”:“晶莹的黎明,宛若等待分娩的产妇,躺卧在墨绿色的产床上”“草原朝日旋成了一张精美的唱盘,翱翔的鹰仿若那枚划响韵律的唱针。”(《草原日出》)这日出给人以蓬勃向上的力量。再例如,他眼里万物是有“心”的:“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了。”这颗心,岂止是“峭壁上,那棵酸枣树”的心,更是作家张庆和热烈拥抱世界的一颗滚烫的心。

诗人简明说过:“给一个人内心投入一粒种子,仅仅一粒,无需拓荒深耕,无需风调雨顺,这粒种子顷刻间就会变成浩瀚的森林。”作家张庆和就是长于用笔墨文字将山情水韵化为种子的人,这颗种子充满善良、阳光,充满无限的正能量,字里行间都闪烁着智慧的语句,如同暗夜里的一粒粒珍珠,熠熠生辉。令千万读者在品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这颗用山情水韵滋养的种子,播撒进心间,滋养成丰富的精神食粮。

现实社会,城市掏空了村庄,园林异化了山水,当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已不能照见真实自己时,我们的心里是否还装着一片明净的山水呢?作家张庆和的《漂泊的心灵》之《山情·水韵》给了我们答案:做人如山,应有望万物而容万物的气度;做人似水,要有能进退知浮沉的情怀。其实,真正的山情水韵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