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琰
甲辰年国庆节长假,10月6日,正是秋意渐深的时候,我与几位好友,作家叶建华、书画家吴景晨、媒体人林膑、史超君,我爱人诗人李月及女儿一同前往安阳西北的修定寺塔。
27年前,那时我是安阳市文联主管的殷都文学书画创作研究社社长,《新绿文学报》主编,1997年的春天,我组织了清凉山文学笔会,安阳市三十多位诗人作家到那时的安阳县磊口乡清凉山和修定寺塔开展了文学采风活动,与会诗人作家们还都创作了作品,并先后在报刊发表。我也创作了一首诗歌《唐塔》,我爱人李月那时刚刚学习写作,也创作了一首新古风,我们二人的作品都发表在了《安阳法制报》上。
曾经的修定寺,已消失不见,只剩下唐塔,像一位孤独的守望者,静静伫立在清凉山村西畔。修定寺塔原名三生宝塔,诞生于一千三百年前的岁月深处,从唐肃宗乾元元年到唐代宗宝应元年,唐代的风雨,被砌进了传世造型优美的砖缝间。
桔红色的塔身,就像一颗熟透的古柿,“红塔”这个名字,是岁月给他的昵称。塔身有一百一十九种雕砖图案,如同无数独特的密码,拼贴出独一无二的绝世的塔界艺术珍宝。修定寺塔造型与饰面花纹都无与伦比,是佛塔中的王者,中国第一华塔。
在众多古塔组成的浩瀚星河里,修定寺塔是最璀璨、最华贵的那一颗。在装饰富丽堂皇的花塔行列里,当之无愧地闪耀着最耀眼的光。
修定寺塔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近二十米的高度,远看恰似一顶华贵的轿子。塔座北朝南,静静地面对四季更替,宛如一位尊贵的老者,端坐在时光的长河里。
塔的八角形基座是束腰须弥座,三十多种装饰图案,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天王力士像威严的卫士,守卫着这座塔的神圣;伎乐飞天像灵动的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滚龙帐幔如同翻腾的祥云,带着祥瑞之气;花卉飞雁恰似灵动的音符,奏响无声的乐章;斗拱就像历史的榫卯,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塔的工艺是那么细腻,如同精美的刺绣,每一处都精致生动,仿佛在轻柔地拿捏着时光。北齐的基座,唐代在其上构建塔身,形成完美的结合。
再次走近修定寺塔,每一块雕砖都像是一个神秘的故事盒,在秋风里,散发着禅意的芬芳。我感受着这承载千年的古老文化,如同涓涓细流,在我的心间缓缓流淌。
甲辰秋意访唐塔,
西北安阳静立嘉。
寺废独存千载客,
名传旧号三生奢。
雕砖百种形神妙,
饰画诸般意韵遐。
八角须弥基北魏,
今瞻华构叹无涯。
笑琰
2024年10月7日
作者简介:笑琰,本名靳新国,字雨润,六十年代末生于河南安阳,书法家,诗人,资深编辑记者,国学学者、新闻摄影师,中学开始研习书法,初学颜、二王和米字,擅书甲骨文。89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在《诗刊》等全国五十多家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新闻2000余篇(首)。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院长,315记者摄影家网总编、中华文教网总编,中国摄协会员、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宗教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萧军研究会华语红色诗歌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书协会员、北京市写作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河南濮阳板桥书画院名誉院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