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正文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2012-06-11 10:59 程晓静 2012年6月11日今日文教A11版


             河南省滑县城关镇康庄小学 
程晓静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激发他们树立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结合自然这门基础学科的特点。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要培养爱护好奇心和强烈的观察动机,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比如在讲《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先做演示实验: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迅速准确地就能说出:“过一会儿,蜡烛慢慢熄灭”的事实,对于观察的对象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便能在观察中进行比较,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问题:1、原来玻璃杯里面有什么?学生就马上想到有空气;2、为什么罩上玻璃后蜡烛会慢慢熄灭?是不是因为玻璃杯内的空气用完了?3、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就可能说:“杯子里没有空气了”;到底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

一切知识理论,必须经过动手的过程,才能真正转化为能力。我让学生带着自己在观察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分析空气的成分。

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学生: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先放在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清水,水不要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入时不要弄湿烛心。2、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学生观察汇报实验结果(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3、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4、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二、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注意启发引导。

1、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

(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2、为什么杯内空气减少呢?空气跑走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

(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的空气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

3、杯内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烧光了?为什么?

(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杯内的全部空间)

通过讨论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学生总结:通过实验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耗(或用去)一部分空气。

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同学们还要接着把实验做下去。

   三、学生在实验进行时,巡视检查学生的操作情况。

学生1、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倒过来放在桌上。2、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学生讨论:

1、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进而可以知道被烧的气体什么性质?

(能支持燃烧)

3、根据以上实验研究,你能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它们各有什么性质吗?

学生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四、演示实验能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理解规律的基础。

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基础,动手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创造特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过程中的必备的能力,是生产方式的,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熟能生巧,多渠道、多途径地训练自己,还用理论知识于操作活动中,持之以恒、发现规律,成为行家里手,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辨别真伪,掌握科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动手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唤发勃勃生机。

 

          

相关新闻

程晓静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