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注重化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正文

注重化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2012-10-22 09:23 明彦 2008年6月16日现代教育报 第65期 第31版
分享到:

河南省滑县半坡店乡第一初级中学    明彦

几年的启发式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老师启发灵活有方,学生学得就会积极主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施教方法。该方法最常用的是举例子和打比方。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在同一反应中的两个不同的过程,且得、失氧的数目相同”的观点,我利用在商品交易中买和卖总是同时发生在同一货物的交易过程中,且买主所付的货币必然等于卖主所得的货币作比方。学生便感觉到要领不再抽象和难于理解了。

采用类比、类推的方法可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原子》这一节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接受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观点。但也正因为“最小粒子”这四个字,使学生产生了“原子不可再分”的错觉。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让学生思考,“最小粒子”是在什么条件下成立,再以排座位为例加深理解。很明显在排座位时每个同学是不可分“最小粒子”。

但从生理结构上又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等几个部分。然后要求学生将每个同学比作一个原子,排座位比作化学变化,生理结构比作原子构成,就使上述要领易于理解,便于接受了。

激发学生兴趣,完成启发过程。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时,先叫三名学生站在讲台前,用玻璃管分别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一会儿三支试管中的石灰水都变浑浊,学生乐得前俯后仰,产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这时,在兴奋中给学生讲解,学生易接受且记得比较牢固。再如,让学生识别量筒,我同时展示最大的1000ml和最小的10ml量筒,二者相差悬殊,学生感到别有风趣,然后说明。直径大,两刻度间的体积也大”,观察时稍有不准确,就会造成较大误差,所以“不能用大量筒取少量的液体”。兴趣作为启发的前提,学生思维就会积极活跃。

以学生易错之处作为启发的起点,例如:溶解度概念易错之处是要领中的四个要点,即:“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一克”。为了弄清概念,熟练掌握概念中的四个要点,让学生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l)lOOg水里溶解了10g食盐,溶液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1Og

 (2)20℃时,50g水里溶解了5g食盐,溶液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5g

 (3)20℃时,把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4)20℃时,100g食盐溶液里含有10g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5)1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钠40g,在同样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钠80g。这说明随着溶剂量的增加,溶质的溶解量也增大。以四个要点为启发起点,让学生弄清溶解度的概念。

采用学生自己讲,自己总结,老师再补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效果也非常良好,如在学习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一些大家很熟悉的物质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呼吸过程’中的感受总结它们的物理性质,还可让学生根据一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分析它们的化学性质,然后辅以演示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出详细、准确的理论结果。在这里老师并不是生硬地、简单塞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完成认识规律的第一次飞跃。为了巩固知识,老师又可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学习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知识后,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性质,分析冬天为了防止煤气中毒而采用在烘炉上放一壶水的作法是否科学?当煤燃烧时什么颜色的火焰提醒我们要及时通风预防煤所中等。这样又完成了认识规律的第二次飞跃。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能使学生觉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寓理于景,兴趣盎然。

注重化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