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正文

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2013-07-02 16:19 文/任兴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7、1、B3版

 

       要让数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学时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以下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例如,如对“确定位置”教学,由于不同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可形成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
       如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如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间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间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己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的精心选择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要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指的就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教授“圆的周长”时,若教师采用灌输法,直接告诉学生测量圆周长的方法:用一根绳子在圆的边长围一围,再测出绳长,或直接用多媒体演示一下。学生只用眼观看了这一过程,却没激发学生想办法,也没让学生亲身体会。这样的课堂不能按学生的思路进行,忽视了知识的生成,学生的思维完全被压抑了。反之,若让学生小组讨论出办法,并动手操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展开学习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且效率高。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需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教学设计做起,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正安县格林镇太平小学)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