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正文

《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2016-04-27 15:00 高秀玲 本站原创
                                          《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五小学    高秀玲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1D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信心缺乏,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但是,"学困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学困生"面对学习问题,当现有知识的水平与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的必要性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因地少人多,不少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有了不少的留守学生,近年来又因车祸造成不少的孤儿和单亲家庭,还有部分学生为外地搬迁学生,一家有三到四名学生,他们中相当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适应能力不强,学业水平差异性大。如学校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影响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将制约牡丹区北城经济、社会、教育的协调和谐发展。因此,如何结合我校小学教学实际,更好地有效发挥我校的教育、教学功能,整合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果,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观念以形成教育合力,探寻学困生的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转化策略,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与发展,是我校深化教育改革、求得更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又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A、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以下简称"学困生")。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是什么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呢?
      (一)学生方面原因:
      1、基础差或接受能力差。造成他们听不懂、学不会而成绩差。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照抄作业,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4、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5、自觉性和自制力差。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6、习惯差。通常学困生上课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的不听课,作业不是先完成再玩,而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
      (二)教师方面原因:
      1、教师疏于感情投入,忽视学生感情需要,使学生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自我感觉学习常常失败,有强烈的挫折感,所以不愿学习,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惧怕、回避。
      2、强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感觉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只关心作业完成与否,而不关心学习效果如何。
     3、把对老师的好恶迁移到学科学习上,一上该老师的课就从心理上抵触,讨厌学习,导致严重偏科。
      4、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善于正面引导,而是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处理。不大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三)家庭方面原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包括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或者只顾自己的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小学生,有的由于从小溺爱到大、任由发展,小时宠爱、长大不服管教,粗暴教育如棍棒教育下造成的逆反性格,或出于对父母的不满而故意以学习成绩差来报复父母;有的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以致影响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等。
      2、家庭变故因素,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
      3、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如一方溺爱,一方严厉;或对待孩子的许多具体问题上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发生这种情况有时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又使他们有机可乘。这种矛盾的家庭、矛盾的管教,会使孩子产生矛盾的心理,以致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
      B"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小学生"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不断增加,因此,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建立"学困生"档案,给学困生分类,针对不同成因分别与各学生交流,分析各人需要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地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教学的激趣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等。
      3、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利用课堂,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优先批改、优先表扬,同时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困生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一定要严格训练,言必行,行必果。从日常的点滴小节做起,根除危害儿童成长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活动。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任课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多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了,学生就会愿意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7、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8、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会学。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9、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辅导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使他们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争取今天的内容今天过关,并另外做一些巩固练习,弥补知识的缺陷。
     10、开展'结对子'活动。为了便于辅导学困生,可安排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结队子,这样也可减轻老师的负担。
     11、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12、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13、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六、研究方式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相关文献、论文、论著,并请相关领导专家到校作理论专题讲座,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运用调查表、个别访谈等学生了解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便于教师对症下药进行转化。
      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案,明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形成针对的转化策略。
      4、观察法:通过随堂听课、教学巡查等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针对其特点进行转化。
      5、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并寻求理论支撑,及时撰写相关论文,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理性价值,及时建立并完善对学困生成长及进步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本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七、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3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开题报告及"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5年9月)分为选定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个体成因分析、学困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及课外延伸跟踪指导。
      (三)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军霞:《我是这样转化学困生的》,《小学数学参考》2008年第9期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郑翔:《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再认识》,《数学教育通讯》2003.(6)。
      [4]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张红梅刘亚主编:《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转优》,天津教育出版社
      [7]盛大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梅林小学《小学学困生课堂表现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让学困生爱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五小学    高秀玲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1D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里大部分学生的家长经商或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另外再加上平时的考试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二、研究目标
      (1)在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学生的表现,我做了如下的转化策略: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一直坚信这句话。读了学生的成长日记,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徐xx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的他不敢大声说话,问一句话半天不肯说。一次的计算中做得非常好,于是好好地夸奖了孩子一番。从此孩子每每到下课时间,就会主动向其他同学请教。现在的数学计算题已经没有问题,正朝着应用题的方向前进,孩子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提高了,你问他一句话,他都能好好地告诉你。真的,以前总听说孩子能够转化好,但总不信。但我现在信了,真正的信了。只要我们能够以赞赏的眼观看孩子,孩子肯定能给你精彩。
      (2)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又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他们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手巧促心灵。
      (3)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最好的方法就是单独找孩子说一说、聊一聊,让孩子感觉到这真是为了他好,这样孩子更会高兴,他们能够明白在老师心里他们是有地位的。这也是我们家长会上家长告诉我的。家长说:老师单独找他谈话,赞美他的话,孩子听的非常认真,而且好的习惯会坚持很久,不好的习惯也在慢慢改掉。在这儿我想说一句,即使我们非常讨厌某个孩子,也请老师“撒个谎”,好好赞美孩子一下。这样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1)优先提问。
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班孩子都知道我的一个提问特点,那就是首先提问“学困生”。只要他们举手,或者我认为这个问题,这几个孩子能够回答上来,我都会优先考虑。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努力鼓舞“学困生”的上进心和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
      (2)优先板演
板演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观众。教学前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调查了解“学困生”掌握旧知识情况,为他们在课堂板演作准备。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目时,就让他们优先板演。同时不但要求“学困生”用心算、认真写,还要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三).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1)结合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在教学实际中,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思想和行动,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也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指导“学困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听课,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困生”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锻炼意志。
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榜样对“学困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能起最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萌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永攀科学高峰,做一个了不起的人。” 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氛围也很好的带动了他们,下课时间好学生就会主动帮着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班里的孩子几乎都有个学习的目标、榜样,考试的时候我应该和谁进行比较。平时下课没事就找孩子们聊天,鼓励鼓励他们,让他们找好目标。失败一次,还有下一次。我相信孩子的表现会一天天的趋向于完美。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课后的辅导。这几个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都比以往有很大进步。从本次期中考试中就可以看出来,尤其是黄小雨同学。这几个同学语文成绩进步很快,主要是阅读理解做得比较好,基础知识掌握的也不错。数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上去的,因此,对于数学成绩的提高不应该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只要学生又进步就要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下步措施
      继续加强这几个孩子的学习管理,继续关注这些孩子,多给予理解、帮助和关心,让孩子真正喜欢学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各异,但只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是可以促使学困生不断转化和进步的。我通过对所教学生的状况分析,根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就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准备做一些探索。
      1、学习困难生的原因分析
针对他们的数学成绩差,我准备要做的工作方案。他们中有的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态度较差。有的自制力差,缺乏毅力,情感脆弱。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情绪低落、消沉、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当然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恰当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2、转化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具体措施
      ①从情感教育入手,调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尤为重要。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家长的冷落,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教师要多予信任、关怀,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古人说得好:亲其师,则近其道;恶其师,由疏其远。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热爱教师,从而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最后对数学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学好数学。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亮点,善于应用多种奖赏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开发他们的潜能。如设立“数学进步奖”,“数学飞跃奖”等,使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都得到表扬,树立自信,激发起渴求知识的情感。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困生意志力的锻炼,主要是通过作业,操作和课外活动。作业和课外活动要有适当的难度,在“爬坡”中锻炼。甚至作业失败也能锻炼人,鼓励学生不灰心,再接再励。
      ②.弥补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结构
      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知识缺陷较多。正是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辅导和补差。具体做法:
      A、要求放低,适当补差。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达到“小目标”弥补漏洞。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B、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的一帮一活动。优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这样既弥补学困生的知识,也使优生得到复习和巩固。
      C、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如果还有个别落伍学生,还要采取课后补习辅导,使他们能尽量弥补知识缺陷。
      ③.分层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困生的智能、学习基础、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别。针对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具体做法是:
       A、通过查阅每个学生档案,以及问卷与笔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类,建档案。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困三个层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变化进行上下调整。
      B 、对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制定基本目标:理解教材内容,按所给示例解答课后练习题。对中等生制定中等目标: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与课堂有联系的所有试题。对优等生制定较高的目标:能够运用新学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解决有一定难度的培养学生能力的试题。
      C、在制定目标时,我们还注意目标质量的层次性,把讲解再现作为第一层次,问题答疑作为第二层次,再现探索作为第三层次,创造发现作为最高层次。通过多种的思考和教学,使学生从模仿记忆到规律掌握,又从规律掌握到创造发现,一层层地深入下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
      D、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辅导。对优生进行目标延伸,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索。对学困生,对他们学习课本中的疑难要诊断,要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至于中等生,让他们自我选择,或赶优,或自我复习巩固,或补救。
通过分层教学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达标,并能得到最优发展。让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加求知欲,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学困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造成学习困难。大多数学生不会合理利用学习时间、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将教学和学法融入日常教师活动中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具体做法是:
      首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以学证教的“教案”与“学案”相统一的“课案”。在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其次,知识方法指导。主要包括在知识输入阶段,指导学生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注意力等。在知识储存阶段指导学生如何记忆、如何理解、如何解决问题等。在知识输出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概括和综合、如何解决问题等。
最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充分发挥,给学习带来高效率。要帮助学生制订上课、自习、作业、复习、思考、考试和作息等七个方面的优良习惯要求。并通过严格、有序的反复训练强化落实。

                                          《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五小学    高秀玲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1D
       一、课题的提出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须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乃至于一般小学让学困生爱学数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可以唤醒、激励每一个学生。只要得法,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数学。
     (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
     (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5.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我校四年级的学生
      2、方法 :
      运用观察法、谈话法、教学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法、跟踪调查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其进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2、实施阶段:(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实施研究方案,
      (1)、 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
      (2)、进行培养学困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尝试。
      (3)、建立课题博客,认真阅读书籍,及时上传读书笔记。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学困生的座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2015年10月至2015年11月)检测研究成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析、材料整理,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 :
      通过近3年的课题研究,我了解到学困生厌学的原因,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能感受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学数学的热情,能自觉、主动的学数学。现在我就“如何让学困生‘厌学’转化为‘爱学’数学谈谈我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我觉得造成学生对数学“厌学”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班。
      2.教材的原因。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通过研究了解数学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可以对症下药,让学困生爱学数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能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功的愉快,引导学生走上爱学的道路,以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心帮助数学学困生。
      3、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用爱心缩短距离。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爱,使他们健康发育成长。入学后,他们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人物,这种现实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这时,如果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事。因而教师应用爱心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因为他是数学差生而贬低、排斥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这类数学学困生是有用的。要辩证的看待所谓的“学困生”,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同其他的同学一样都能沐浴师爱得阳光。在教育中我力求对学困生奉献一片爱心、给他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爱学数学。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数学老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5、在教育教学上时时想到学困生,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不管原因何在,都需要老师多对之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之能够明白学习的乐趣所在。孙洪魁并不是不能学习好,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种信念,一种好好学习的信念。要突显其学习能力较强的长处,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许中,克服做作业比较拖沓、懒散这个毛病。
      7、正确评价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生,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用用多把尺子”评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爱能够融化一切坚冰!”
       八、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启示
      虽然研究学困生取得一定成绩,但研究的对策仅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去研究比较单薄。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单是教学内部造成的,。因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影响的因素较复杂,既有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基础,智力与能力结构;非智力因素水平,学习心理准备状态及身体状况等内因,也有教育和环境的外因。学困生的出现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失误造成的,农村家长不太重视教育,大多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转化学困生不能只是老师孤军奋战,要老师、家长共同努力。
       九、结束语
      通过理论和个人的深入研究,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要有恒心,付出真心,做到耐心,促使他们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使学困生爱学数学。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钟启泉 :《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3、盛大启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
      5、鞠文灿、陈善卿主编:《差生教育启示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马云鹏 : 《小学数学教学论》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让学困生爱学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五小学    高秀玲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1D
       一、课题的提出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须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年级实际情况乃至于一般小学让学困生爱学数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尊重和关爱可以唤醒、激励每一个学生。只要得法,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二)弄清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学数学。
      (2)学生基础差,跟不上班。
      (3)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适当、不合理。
      (4)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条件,促其参与,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
      4.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5.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我校四年级的学生
      2、方法 :
       运用观察法、谈话法、教学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法、跟踪调查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和研究。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其进程如下:
       1、准备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对学困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2、实施阶段:(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实施研究方案,
      (1)、 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针对后进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
      (2)、进行培养学困生学数学兴趣的培养尝试。
      (3)、建立课题博客,认真阅读书籍,及时上传读书笔记。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学困生的座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2015年10月至2015年11月)检测研究成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析、材料整理,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 :
      通过近3年的课题研究,我了解到学困生厌学的原因,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能感受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学数学的热情,能自觉、主动的学数学。现在我就“如何让学困生‘厌学’转化为‘爱学’数学谈谈我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我觉得造成学生对数学“厌学”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班。
      2.教材的原因。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通过研究了解数学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可以对症下药,让学困生爱学数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能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功的愉快,引导学生走上爱学的道路,以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心帮助数学学困生。
      3、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用爱心缩短距离。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爱,使他们健康发育成长。入学后,他们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人物,这种现实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这时,如果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事。因而教师应用爱心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因为他是数学差生而贬低、排斥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这类数学学困生是有用的。要辩证的看待所谓的“学困生”,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同其他的同学一样都能沐浴师爱得阳光。在教育中我力求对学困生奉献一片爱心、给他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爱学数学。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数学老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5、在教育教学上时时想到学困生,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不管原因何在,都需要老师多对之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之能够明白学习的乐趣所在。孙洪魁并不是不能学习好,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种信念,一种好好学习的信念。要突显其学习能力较强的长处,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许中,克服做作业比较拖沓、懒散这个毛病。
      7、正确评价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生,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用用多把尺子”评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爱能够融化一切坚冰!”
       八、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启示
      虽然研究学困生取得一定成绩,但研究的对策仅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去研究比较单薄。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单是教学内部造成的,。因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影响的因素较复杂,既有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基础,智力与能力结构;非智力因素水平,学习心理准备状态及身体状况等内因,也有教育和环境的外因。学困生的出现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失误造成的,农村家长不太重视教育,大多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转化学困生不能只是老师孤军奋战,要老师、家长共同努力。
       九、结束语
      通过理论和个人的深入研究,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要有恒心,付出真心,做到耐心,促使他们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使学困生爱学数学。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钟启泉 :《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3、盛大启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      
      5、鞠文灿、陈善卿主编:《差生教育启示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马云鹏 : 《小学数学教学论》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