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正文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2011-11-28 11:15 向芳 2011年11月21日今日文教A11版
分享到:
 

湖南龙山县第五小学 向芳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发展是学生内部的自我运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愿意学,主动学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学生的发展必须依耐于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采取四步走的办法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发展。

一、情境导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情境引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目的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地投入后来的学习过程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引入所学内容,而应该采取一些迂回的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接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作好铺垫。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出示三个三角形,问:你们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大家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随即出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主探索,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是实现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关键。探索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的问题,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导学生的探索行为,帮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到知识,最后通过问题解释使学生获得探索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中,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问:你们有办法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把它们的面积求出来吗?于是,有的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画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尺子量,有的学生用剪刀剪,有的学生用拼的办法,还有的学生用折叠的方法,学生在动手中自己探索了新知。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面向新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是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正确认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认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基本特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