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正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2013-04-01 16:34 文/李文兰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 2013.3.25 6版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它对于初中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然而在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就是比较普遍的问题。那么,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想就此问题谈几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可以使人们积极地观察和认识事物。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有效教学。为此,我首先抓住每学年的第一节课,因为第一节课是能否激起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课程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实施有效教学将很有帮助。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成为学生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三、研读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从2013年秋学期开始,初中思想品德课将在全国统一使用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新版教材,到时全国各地使用的《思想品德》教材可有多种版本。各地区的教师如果比较研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原‘课程标准’”)、原《思想政治》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后,不难发现原《思想政治》教材全国也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都是在同一体例的基础上对原“课程标准”的解释。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也均有相同的规定。
       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读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这就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将多姿多彩,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必须研读新“课程标准”,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才能实施有效教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正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联系生活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读新“课程标准”,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张庄初级中学)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