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少年成才>> 统治之道 以民为本 正文

统治之道 以民为本

2016-04-28 10:51 吴奇玲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2016、4、2

                                      湖南常德澧县第六中学高三1305班  吴奇玲

        统治之道,以民为本。在“人意民心”决定权力归属的古代中国政治实践中,“民本”思想逐渐发展为核心统治理念……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对中国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发端于夏商时代,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历史证明:中国古代的每个历史时期,只要统治者重视民本,施政体现民本思想,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繁荣和社会鼎盛。
        先秦是“民本”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涌现了一批卓越的思想家。孔子从“苛政猛于虎”的教训中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过分盘剥人民。孟子则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荀子更是从“舟比人君,水比黎庶”的巧妙比喻中点出了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辨证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由于法家思想对秦完成统一大业的突出影响,秦王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结果却因暴政二世而亡,汉代对其教训的反思使“民本”思想得以成为统治者遵循的治国之道。观汉唐盛世,不难发现“民本”思想所起的关键作用。
        在农业社会“民本”思想在政治实践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统治阶级劝农课桑,与民休息。早在楚汉战争期间,曾有谋士向刘邦进言“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文景二帝继续贯彻了汉初刘邦“无为而治”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推行“轻徭薄赋”和“约法省禁”,使生产得到恢复发展,从而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唐初统治者以亡隋为鉴。唐太宗与大臣谈古论今,得出了“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之不用”的结论。他们确立了“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而余”的施政方针,为巩固统治,对社会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一切均体现了“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哺育了一大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它被进步人士注入新的理论内容,与西方“民主”相嫁接,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
                                               (辅导老师:陈逢葵)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