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少年成才>> 寻访知识青年故里 正文

寻访知识青年故里

2016-06-29 15:57 杨悦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2016、6、2

                            邯郸市第一中学(新校区)高三理补(2)班 杨悦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踏上发现之旅,去追寻那峥嵘岁月,寻觅知青生活的真谛。
知青故里位于邯郸市东南10公里处谢南留村,这个村有保存完好的当年知识青年故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个村将知青曾居住过的楼舍改造成知青展馆,俨然成为村中一景,宣扬着知青文化,吸引着不计其数的慕名来访者。
        看着路标琢磨,遇到村民就问,终于来到展馆。眼前是一个整饬一新壮观的小楼,墙壁上彩色宣传画,都在昭示那个时代的思想。
        进入展馆,我被一个个陈列的物品,一幅幅宣传画卷吸引,这里处处都焕发风彩,处处都有跳动的音符。在瞻仰之余,我打开手机,进行拍摄和录相,把这里的东西保存成永远。
        展馆摆放着镢头、提篮、锄头、镐等物品,是当年知青用于生活生产的工具。当年知青就居住于此,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行动践行着“扎根农村干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
        那个时代的知青,放弃城里优越的生活环境,甘愿到乡村僻壤,把青春献给农村,把利益交给国家,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在书写着一首首“为国分忧、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执着进取”的动听篇章。
        那是一个激情还在燃烧的岁月,那是没有自私自利的时代,那是一个人人都在奉献的时代,个人的欲望在集体中被洗涤清除,一切的私有观念都被搁浅,为人民服务是那个时代最高的精神追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据悉,自1971年,有三批共138人分配到谢南留村,他们大部分在田间进行集体农耕劳作,生活上艰苦,煅造了他们坚毅的思想。有许多知青,就是在这样艰苦环境中茁壮成长。当他们走出这里后,有的到政府机关任职,有的还成为技术能手,有的到学校任教。
        从馆内展牌上看,谢南留知青纪念馆,是以纪念邯郸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主题,以全国知青运动为背景,通过对谢南留村知青故事、知青生活、历史原貌的重点展示,以点带面,对全市知青人员分布、重大事件、典型人物进行了总体回顾,全面展现了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邯郸地区5万知青从城里到农村,上山下乡在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的风雨历程,那是平凡群体不平凡的青春形象。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好男儿志在四方,并非只有当知青才会爱国、才会奉献。做一个有志气的热血青年,只要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以国家的、集体大局利益为重;只要有顽强进取之志,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进取,不管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定会做出业绩,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无愧于这个时代。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