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少年成才>> 竞而不争 正文

竞而不争

2018-12-18 10:45 周博文 今日文教2018、12、11、13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竞而不争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高三 十一班 周博文

竞争,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胆识气魄,又是“与世无争,则天下莫与之争"的淡泊,坦荡。竞、是不服输,不怕硬,不怕苦的闯荡精神:不争,是面对自我不浮躁,不冒进的理性与冷静。竞而不争方可成不世之功,守方寸不乱。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与世无争,则天下莫与之争”。无争,非不竞,是对“竞"的理性、冷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是争,则陷入名利场中无法自拔,真正的态度,是明当竞之事,去争利之欲。
      竞,是在道德的引导与法律的规范下进行的。当人们习惯于竞,那社会将是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每个人的才智、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是自身价值的实现骄傲。竞,是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无竞,则人类无存。
所谓争,往往想到“争夺"“争抢”等混乱、无序的场面,在这一个健康的国家、社会中是不应有的。老子曾描绘过三种社会模型,也可说是三种国家内的运行方式:最好“教化之”,让民众自己有德行引导,发挥才能;其次“利导之”;再次“与民争利”。当一个国家出现与民争利的局面时,这个国家的运行是混乱的。“争”不可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相比之下以“竞”取代它是更好的方式。
      然而,竞与争的划分界限在乎内心的良知与德行。人们在面对竞与争时往往矫枉过正, 抑制了竞。《反垄断法》的实施过程便是鲜明的例子,它的本意是保护正当竞争,但在减少“马太效应”的同时造成一些缺乏“竞”的优势的僵尸企业存活,占据了宝贵的社会资源。这种以保护正当竞争为借口的奖懒惩勤,是对“竞”的精神的极大破坏。有竞与争的分别意识,更要有辨别竞与争的准确标准。
      当前,我国打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门,鼓励人民发挥竞的精神,当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便是从与民争利过渡到让利于民的“利导之”的社会模式,与之同步进行的“教化之”意在规避争的无序与风险。当前的司法体制改革便是更好的处理“竞”与“争”的标准问题,为投身于竞的人们保驾护航。
      竞而不争,是创造持续利润的前提,是使社会财富用到实处而不是用于内耗的保证。竞而不争,是人心和谐,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精神动力。
      竞争的实质,就在于竞而不争。在全民竞而不争的氛围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将到来。
                         (编辑:红研)


    竞而不争


相关新闻

竞而不争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