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少年成才>> 对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成长与教育的再探析 正文

对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成长与教育的再探析

2024-11-20 16:39 覃韦涛 今日文教周刊
——社会保障新视角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覃韦涛
        一、引言
        本文以笔者的成长与教育经历为例,探析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成长路径选择背后的原因,以期为更多第一代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实质性、有效的建议,通过学子本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等的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能够真正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进而通过其工作所带的薪资、福利等改善家庭社会保障状况。
        二、笔者简介
        笔者于2004年11月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某农村,壮族,父母均为农民,父亲小学三年级辍学,母亲只上过一天学,连普通话和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笔者的爷爷也在笔者出生前离世,笔者奶奶是中学学历,由于以前被村里人诬陷,被扇了耳光,所以耳聋了。笔者还有一个2006年1月的弟弟。
        三、笔者成长与教育经历
       (一)出生至小学四年级之前——无知而又无畏,令人愤怒而又悔恨
       笔者出生至小学四年级之前,基本都是生活在村庄和乡镇上,甚至都没上过柳州市。笔者六岁开始上小班,在此之前,笔者几乎都  在村里和父母、奶奶、弟弟生活。由于家里没人带笔者和弟弟,因此白天父母到地里干活都会带上笔者和弟弟。
        六岁时,笔者到了镇上小学念小班,也总会跟同村的伙伴在一起玩耍。七岁时,笔者直接上了大班,直至小学三年级,笔者也都是跟村里的伙伴、结识的一些朋友一起玩耍。回忆起来,就是伙伴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伙伴去游泳,自己也去,伙伴去钓鱼,自己也去,伙伴去购买啤酒来喝等等,自己也和他们一起去。因此,笔者从上学到小学四年级之前,几乎都是和同村伙伴来往,也没有怎样顾及学业。记得某次语文老师布置了练习册,笔者打开对应页码后,看着汉字和拼音,就乱写了一片,几分钟就写满了。傍晚,父亲干完农活回家后,就叫笔者拿作业来检查一下,笔者将作业递到父亲手上,父亲一看,脸色就凝重了,严肃地对笔者说,这个是这样拼的吗?其实,当时笔者就是乱写的。父亲当时跟笔者说过,笔者父亲只上学到小学三年级,所以,当时都还能教笔者的学习。但是,也正如笔者当时的成长经历,当时的笔者压根就没思考过学习、读书是什么,于自己的意义。当时的笔者与村长的儿子,以及其他两位伙伴还被班主任称为“四大金刚”(特指不认真学习,书写很难看)。
        更为无知的是,当时的笔者与阿辉(笔者村里的玩伴)、村长的儿子等等,一起去偷村民种的西瓜、花生等等,渐渐地,变成了偷同学的玩具,甚至钱包,最后,变成了一起去偷镇上超市里的零食。在小学三年级时,笔者因偷镇上超市凤爪(一种零食)被抓住了,十几二十个同学也都被发现了。最后,大家的家长都被叫来了学校,笔者的父亲也不例外。至今,笔者依然记得当时父亲问阿辉的父亲来了没。从那天起,笔者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发现,不可以再这样了。于是,笔者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笔者从出生到小学四年级之前,基本就都是在跟母亲吵架。甚至在母亲、奶奶用鞭子抽打笔者时,笔者还会反抗,会拳打脚踢,以及因钓鱼而旷了课、因爬上“爬山王”汽车被同学反馈给老师,老师告知家长,回家之后下跪,与弟弟无休止地吵架、打架等等。这些都是笔者当时阶段真实的样子。
        (二)从小学四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反思过后,认真读书,也是积淀
        自从经历了偷“凤爪”被抓之后,家长也来了学校,笔者结合父亲的反应,大家的态度,逐渐明白,不应该再这样了,于是笔者就开始认真读书了。
        十岁之时,笔者上了小学四年级,镇上小学也搬迁了,可以住宿了,笔者也开始成为了“寄宿生”,一周回家一次。而这个时期,笔者父母也开始到柳州市里打工了,家里只剩下了笔者、弟弟,还有奶奶。当时,父亲还给笔者和弟弟买了两本留守儿童书本,就这样,笔者逐渐在认真开始读书之际“小鬼当家”。
        四年级一开学,由于刚经历了“凤瓜”被抓一事,笔者也不愿意开口说话了,甚至一个月也没说几句话,也不再继续跟从前的伙伴来往了,就自己一人坐在座位上。但较好的是,班长还愿意跟笔者交流。以及,之后转来的志登,在经历了“不打不相识”之后,我们成为了小学阶段彼此最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打乒乓球,一起交流。渐渐地,笔者的书写也开始变好了,班主任当时也曾在全班上说道,笔者的书写好了,其他方面也会逐渐变好的。
         当志登成为班主任口中我们班当时书写最好的时候,笔者也成为了班级上书写第三好的。之后,笔者渐渐获得了英语单词竞赛二等奖、书写三等奖、进步奖、学习成绩二等奖等等。当时,笔者迫不及待地将英语单词竞赛二等奖拿回家给父亲看,只为达到父亲跟笔者说的只要获得了奖状,就给笔者及弟弟买自行车。而当时,村里同龄人的十几个小孩,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而父亲答应给笔者和弟弟购买自行车的条件,逐渐从背诵得了一篇课文到获得一张奖状。当笔者再想拿着学习进步奖回家与父亲分享喜悦时,却在镇上银行与父亲相遇了,因为父亲要上柳州打工了,当时父亲对笔者露出浅浅的微笑,些许满意与赞许。
        在这个阶段,伴随笔者的,还有反复的牙齿痛和“防不胜防”的流鼻血。母亲说,在笔者小的时候,母亲无母乳,2006年弟弟又出生了,于是就只能去买如今0.5元的金源豆奶和绿洲豆奶来给笔者喝,以及白粥中添加了很多白砂糖,因为母亲说当时要是不加白砂糖,纯纯的白粥,笔者并不愿食用。也是父亲口中的,可能也是由于当时给笔者喝的豆奶并没什么营养,导致之前笔者无休止地流鼻血。而过多地食用白砂糖也使笔者的成长时期一直伴随着牙齿痛,甚至,还未成年,大牙就已经没了。
         以及,在这个阶段,笔者成为了家里的“小顶梁柱”。身体瘦小的奶奶、2006年的弟弟,笔者自然扛起了家中重担,管理与分配着父亲留下的生活费,每周留固定的生活费到周五放学后买肉回家,跟弟弟和奶奶一起去找丛树菌去卖、找野菜、找中药去卖、种菜卖菜、砍柴烧火做饭、洗衣扫地等等。甚至有一次,在大雨中去割竹笋,并挑到镇上卖,奶奶还因此患上了肺结核。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回来养山羊了,笔者也是白天放羊,晚上学习。这个时期,自己也独立了很多。
      (三)初中三年——既是磨炼,也是蜕变
       经历了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的成长,笔者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小考之时,也考差了一些,只得到了三等奖,但其实对笔者也几乎没有影响。最终,笔者还是就读于镇上中学。
        刚进中学,笔者的数学只考了60多分,而身边很随意学的同学都考了70多分,甚至80多分,通过与班主任的交流,笔者明白了自己还需要更加努力。也是自从笔者小学四年级开始认真读书了,以前中午也没有午休的习惯,就一直都在看书,视力也就开始下降了。笔者至今依然记得,快中考时,笔者午休时躺在上铺,拿着历史资料来看,最后快睡着了,资料掉到地面上,笔者才醒。
如果说,笔者的初中,是用手臂上因练跳远而在台阶上摔倒留下的伤痕,换来的是立定跳远从1.98米到2.60米,那么,笔者中考时的年级前十也扛下了许多。除了照顾家庭(笔者依然记得快期考的一个周末,因奶奶要带十几二十斤的豆角到镇上卖,但奶奶又带不了那么多,笔者早餐都没吃就徒步扛着豆角到了镇上,再回家做功课、复习),以及自己本职的学习,还经历了很多磨炼。冬天辛辛苦苦从开水房抽水到一楼,再从一楼抽水到四楼,去吃个饭回来,水都没了;笔者的校衣校裤甚至也被偷过很多次;还有一位同学在笔者桶里下药,另一位同学知道但是到了办公室又不敢说,笔者当时就直接在办公室哭了;以及有一位同学被欺负,笔者作为班干之一去拉架,之后那位同学找笔者去跟老师反馈,最后笔者还被那位同学骂娘;以及中学所处山区的共性,经常断水,有时冬天洗冷水,水桶里的淤泥能有几厘米厚;班级同学、室友的“叛逆”,致使全班被罚俯卧撑,班委被罚跑十圈(班委也是班级全体同学自己推荐的),老师被气走和气哭,全寝室被校长用竹鞭抽打,直至初三时的172班被拆散。
        笔者镇上初中的三年,既是磨炼,也是蜕变,最后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少数民族加五分,中考成绩是A,再凭借着推荐生政策,当时柳州市所有的高中都可以选择。
       (四)高中三年——第一次撕裂感
       中考后,经过笔者的一些考虑,选择了柳州高中。柳州高中简称“柳高”,是全国首批百强中学,在柳州市中数一数二,在全广西也位居前列。
       当笔者以中考成绩A的“筹码”兑换到柳高的录取通知书后,也逐渐发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仅从中考成绩上看,就差距不小。笔者的具体中考成绩是1A5B+,而很多同学总分都是A+。即使总分是A,也会有一两个学科是A+,或者,至少有几个学科是A。
        当笔者步入校园时,感受到环境也是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用同学的话来说,进入校园的第一感觉,还以为是进入了皇家园林了。
        给笔者带来冲击的,不仅是生活环境上,更直接的是学习上。笔者当时的学号是47号,而当时的班级成员大约有50人。第一次月考,笔者也是班级40多名 后面,150分的数学试卷,笔者也是考了50多分,甚至30多分,其他学科也差不多,英语学科也是七八十分左右。这对于笔者而言,无疑是很大的冲击。之后,笔者也在努力,逐渐到了班级30几名。到了高一上期末了,也快文理分科了。笔者综合考虑之下,决定选择文科。便在期末复习期间侧重于文科。但最后由于语、数、外三大主科及地理分太低,致使笔者文科年级综合排名甚至没有理科排名高。但笔者最后还是选择了文科。
       高一下学期开学之际,笔者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因为笔者所在的文科班级,要么就是英语很好,能拉笔者70多分,要么就是数学好,能拉笔者80多分,要么就是文综好,也能拉开笔者三四十分。笔者当时所在的文科平行班2003班中的学号也是47号。
但是,笔者也在努力。班主任也找到笔者和另外两位同学交流过,提到,如果我们不能证明自己(特指成绩排名上不去的话),就说明了自己走后门的能力太强了,在我们班级上,数学和英语不好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当时,笔者真的很想说,自己就是中考1A5B+,少数民族加五分,中考成绩总分A,加上推荐生政策,柳州市所有高中随便选。但是,当时笔者也没有说出来。
       之后,笔者也在努力。渐渐地,笔者的成绩从班级40多名到了30多名,20多名,10多名,。寒暑假也在写作业,开学考是寒暑假作业,有幸考进前十名,但是,过后又是二三十名。每日一练、每周周考、每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大联考等等。
笔者甚至在高三学年坚持每天五点起床,午餐只吃一个发糕。就这样,直至高三下学期,笔者感觉自己的成长经历跟某些同龄人差太多了,不仅是考试成绩,还有人生阅历、不可改变的家庭背景等——而家庭背景的差距、成长经历的不同,又带来了学习成绩等等的差距。在高三下学期四月时,笔者也很难受,甚至暂时放弃了刷题,笔者也不太喜欢题海战术,用笔写下了自己的想法。
        直至高考,笔者也能预感到要失利了。最后,高考分数只高出了一本线26分。综合考虑之下,笔者一志愿就填了新疆大学,一志愿专业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笔者高中的三年,可以说是按部就班,但也感受到第一次撕裂感,最后就读于西部地区某高校。
        (五)本科大一至今——第二次撕裂感,也不断完善价值观
        2023年8月,笔者从广西柳州只身前往新疆乌市,站了五个多小时的动车到重庆市,一天晚上住宿费180元,第二天又从重庆市硬座到乌鲁木齐市。从乌鲁木齐站打车到新疆大学,一个人也要50元左右。
        进入校园,笔者跟父母报平安后,开始逐渐认识推免辅导员老师,在其帮助之下渐斩融入学校生活。一开始,笔者也会感受到气候很干燥,嘴唇开裂、呼吸难受,流鼻血,后来也逐渐适应了。
         笔者也逐渐看到了更广的世界,认识了山东、河南、湖南、甘肃、陕西、南北疆的同学,以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同学。在跟来自祖国各地各民族的同学交流时,也在不断聆听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成长故事,也令笔者产生许多思考,在不断完善自己价值观。
之后,笔者参与班级学习委员竞选,加入校级勤工俭学组织自律会、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分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创业协会、两山学社,担任寝室长,还面试了校级学生会联络部和院级学生会联络部,加入本科生导师制。此外,笔者也还依靠家族资助的资金购买了生涯规划课,也在不断地学习,渐渐明晰自己的方向。以及担任管理学一组组长,学习专业课,参加“2023善行100”公益活动,校级“宿舍安全知识竞赛”,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以上为笔者大一上学期的主要经历,并且,笔者也都在不断地认识优秀的学长学姐,与他们交流。
        笔者大一的寒假选择了返乡,继续备考驾照、计算机二级,撰写大创申报书。大一下,笔者继续备考计算机二级,每周大创阅读文献、开会分享,导师制项目,校园征文比赛,智联招聘校园大使等等。并且,笔者也逐渐喜欢上了一位甘肃金昌的女孩。直至笔者在四月十三日晚上报名了求职技巧课,也向那位女孩表白了,之后也被拒绝了。笔者也一直很难受,总是感觉陷在里面,也还是想努力争取一下,但适得其反。之后,笔者的目标改变了,变成了本科毕业后跨专业求职,大一下全力找实习,丰富经历,写满简历,投递种子计划,一直在上求职技巧课,写简历、修改简历,笔者曾修改简历到凌晨三点,结果全部乱码,第二天的课程都还没预习,30个面试高频问题准备,每节课的课后笔记、简历梳理、自我介绍等等。以及伴随着笔者一直跟喜欢的女孩在吵架,彼此间都令对方既生气又伤心。随之而来的,还有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部长竞选,学习运营学校就业公众号,发布就业推文,教同学们体育课乒乓球,考英语四级。在考试周还参加了方太集团校园宣讲会,前一个月也在BOSS直聘、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实习僧等平台修改、投递简历,并跟HR交流等。
        期末考试结束后,笔者便又开始全力找实习,光BOSS直聘平台上就投递了900多份简历。在去同学家过古尔邦节时陆陆续续面试,最后选择去了北京某独角兽企业运营岗位实习。
         在下学期期间,笔者也特别难受,笔者喜欢而又被拒绝,并且都让对方很难受的女孩是本班同学,大一下几乎没昨学习,都在全力找实习和沉陷在表白被拒绝后的痛苦挣扎中等等。
        假期开始,笔者又早早地从新疆硬座到北京。一到北京就去到公司上岗,培训入职。晚上八点多笔者还在学习、快速入手,当时还没租好房子,并且当天晚上九点过后就不让去看房子了,因此,笔者收拾好东西,迅速打车去了丰台区城市经典。当时,班级还进行团支书竞选,而笔者依然投了自己喜欢的女孩。
        就这样,笔者的大一暑假实习,刚开始还需要不断写与修改大创论文,跟学长做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每工作日工作,日报和周报,自己买锅,买菜买肉,做饭做菜,每天几乎都是晚上一、两点,甚至三、四点睡,七、八点起。之后还继续跟学长做另一个案例大赛, 并且还要运营学校就业公众号。 除此之外,笔者在六月三十号还跟蓝哥(终成生涯规划课创始人)语音电话交流了,因为,笔者在保持初心的保研和本科毕业后跨专业求职又有一些摇摆不定了,后面也还跟了很多保研的学长学姐交流,明确了自己本科毕业后的方向还是保持初心的保研。因此,笔者当时就组建了数字建模团队,以及联系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
        此外,笔者还阅读了《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一书,以及在北京跟终成生涯规划课与终成求职技巧课的伙伴一起线下见面交流了,到长城的游览,也还认识了一位法国留学生,我们也交流了很多,以及彼此间感受到的撕裂感等。实习返校之后,笔者就全力投入专业课学习、科研论文、竞赛、英语六级中,但,也还是沉陷在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挣扎中,也在试着逐渐释怀。目前,笔者也正在践行“目标掌控模式”。
        四、基于笔育成长与教育经历的思考
        (一)原生家庭环境小至影响学子具体技能应用能力
笔者的原生家庭环境可以说很差,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收入不高,教育子女也都是以“棍棒式教育为主”,家住危房,之后父母又去城市里打工,笔者跟着弟弟和奶奶生活。直至大一,笔者连电脑开机都不会。也正如《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中一位访谈对象,她奶奶让她到大学要好好学习,可是,她会哭着说,连电脑都不会用,好好学习,出息到底在哪?
        事实上,原生家庭条件本就不好的我们,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中产阶层及以上家庭同龄人了。我们直至到了大一,连电脑都不会开机,而同龄人中,甚至有人中学时期就已经会盲打、甚至学过编程、办公软件等应用了。但是,即使是这样,对于弱势家庭学子而言,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大学期间,依然可以通过勤能补拙,将自己原本就欠缺的能力补上来。以笔者为例,笔者上大学之前也没怎么按触过电脑,大学开学前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大一学期,笔者也选修了计算机基础课,在同龄人Excel都能考到90多分,而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第一代学生、弱势家庭学子也只考了50多分,甚至更低,笔者当时也是50多分。即使当时很忙,但是,笔者也还尽量抽时间到机房去练习,最后考了94分,最高分是98分。直至大一寒假和大一下学期,笔者虽然也很忙,备考也不充分,但也取得了计算机二级证书,也为找到第一份实习增添了“筹码”。
        (二)原生家庭环境大至影响学子生涯规划和求职准备
        在笔者中考备考阶段,笔者弟弟就一直跟笔者说,如果笔者考不上好的高中,怪就只能怪出生在这个家庭、这种环境。笔者和弟弟是在同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小学都就读于镇上小学,中学也是。中考时笔者以总分A去到了教育资源较为雄厚的柳州高中就读,而笔者弟弟却未像笔者一样从四年级左右开始认真读书,而是大多时候都去尽力接触手机游戏、视频、电视剧等,中考成绩C,去到了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目前其就读于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也无较为清晰的生涯规划与求职准备,2026年才专科毕业,但明年就    想直接工作了,丰富简历的意识也不强,实习的意识与执行力也不强,从最初的专升本直接变成了尽早找工作,赚钱。
        在《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中也提到,弱势家庭学子往往更倾向于早点工作,而中产阶层及以上学子更多的倾向是选择继续深造,但是,弱势家庭学子的就业结果往往又不及中产阶层及以上学子。第一代大学生相较为非第一代大学生而言,因为家庭经济负担较重,渴望早些“扛”起家庭,笔者改变初心,最大的影响因素也是基于此。但是,对于最需要工作的弱势家庭学子,他们由于原生家庭所能带来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非常地有限,甚至,对于第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大学生活已经超越了其父母的认知范围。如果说中产阶层及以上家庭,其父母能为子女提供一张“迷宫地图”,跟其子女表达如果他们选择了具体哪条迷宫的出路,可能的结果是什么,他们会让自己的子女做出选择,或者基于他们的资本来帮子女规划。而对于第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父母表现出来的,更多是迷茫和无奈,只能全凭其子女做出抉择,倘若其子女不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大学迷宫的布局,就很有可能走了弯路,以至于错过很多重要的机会和资源。但是,以笔者为例,要从“直觉依赖模式”转为“目标掌控模式”,是需要一定的“社会性投入”,经历与成长,多聆听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成长故事,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这个过程,也确实会经历迷茫、痛苦,甚至是撕裂感,但是,也只有经历了这些,也才是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等弱势家庭学子向上攀登的过程。
        (三)原生家庭状况也会对学子后续价值观及发展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笔者成长经历以及交往的伙伴,十九年来,笔者切实感受到了原生家庭状况对学子的影响。以笔者为例,笔者十岁之前就是村里人口中“吊儿郎当”的孩子,十岁之后“小鬼当家”,从班级“四大金刚”变成小考三等奖,中考年级前十,高中就读于全国首批百强中学。但是,笔者依然经历了很多事(特指偏负面的),当老晗(笔者小学至中学的同学)在宿舍里说着,你看,人家覃韦涛越走越好,而我们,却越走越坏。直至高中班主任讲述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归路”时,笔者依然记得那句话。到了大学,老师提到了是否是由于某些同学小时候的一些经历,被欺负,会形成抗逆、桀骜不驯的性格。确实也会受到自己成长经历与成长环境的影响。阿辉目前已经有了一个一周岁的女儿,他今年刚年满二十周岁。而阿辉也是很小就遭遇父母离异,由父亲一人带大。曾经跟阿辉交流时,他表示很怨恨自己的母亲。永琼(村长的儿子)在初中时就由于偷电瓶进入少管所,阿辉表示,要是永琼家没那么有钱,跟我们差不多,永琼也不至于去认识太多社会青年,纹身,去外面混那么多。以笔者经历,永琼在村里对我们很好,甚至笔者弟弟骂了永琼,他也不会过激,可是到了学校,他居然会叫人去欺负与我们一起成长的玩伴。
         以及到了大学,笔者的一位同学别克,在交流中,别克也表示自己童年丧父,从小到大都感觉到自己唯唯诺诺的,没有勇气去做事等一系列感受。以及笔者的另一些共同成长的伙伴,也会在中学后去打工,甚至就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又开始了拼命挣钱养家。
        五、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所能做的努力与改变
        弱势群体学子与中产阶层及以上家庭学子所面临的现状是事实存在的,但是依然可以去努力改变,会有撕裂感,也会有蜕变。
从具体的计算机办公软件使用到生涯规划与求职准备、以及价值观的完善,都需要学子们去接触、思考与获取,从“直觉依赖模式”转向“目标掌控模式”。
        笔者也曾从电脑都不会开机,到跟着小黑老师学习,最后取得了计算级二级证书,学好技能,顺带考证。笔者也通过终成生涯规划课与终成求职技巧课,明晰了本科毕业后的方向,甚至研究生毕业后的方向。再以笔者弟弟为例,笔者弟弟目前就读于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汽车技术专业,专科大二,从初心的专升本到了明年就想工作,而其2026年才毕业,而且,目前而言,其简历都写不满,暑假期间笔者到北京实习,其到广州实习,但应该最后是做了一个月饭店服务员,即使有笔者的帮助,但“直觉依赖模式”也很难取得跟“目标掌模式”那么好的结果。就像笔者的弟弟,如果不想专升本了,想专科毕业后直接找工作,但的确也比较难,因为很多较好的工作招聘要求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就算笔者弟弟想2026年毕业后直接找工作,对于本科来说,秋招的准备时间仅仅只有三年,而专科就两年至三年,准备求职的周期也更短,而笔者弟弟已经决定在专科毕业后求职,但却没有简历意识、实习意识。大一也没有能把简历填满,笔者认为,其真应该做好实习准备,丰富简历,打比赛、做项目、学生干部履历等,刷大厂实习,做好“目标掌控模式”,做好求职准备。
        而阿辉19岁已成家,初中毕业后去打工,又上了一会儿职校,又去工作了,目前也在拼命赚钱养家。而别克由于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在面对很多事情时都会缺乏信心,也曾困扰在恋爱与学业、赚钱之间,笔者也曾十分困扰于表白被拒绝的难受中,别克也会因为有自己喜欢的人而不敢表白,怕给不了对方想要的东西。而最近在与别克的交流中,别克也反映到自己没有动力。这都是目前笔者周围所现实存在的。如果笔者是别克,笔者也会跟老师、同学们直接交流,就像笔者当时表白被拒绝了,从4月13日一直难受到十月,也在慢慢选择理解尊重,肃然起敬。毕竟,自己就算是只有弟弟、母亲等,也还要努力生活,做好改变。
        六、结语
        本文主要以笔者的成长与教育经历为例,穿插着笔者所遇到过的人,其成长与教育经历,对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所经历的成长与教育进行再探析,或者是弱势家庭学子。弱势群体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对象,其子女在经历着的大学阶段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如果第一代大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生涯规划和准备求职,其很大概率就能在最后的劳动力市场上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进而改善其家庭的社会保障状况,而千万户弱势家庭学子都能这样准备,那么,我国在社会保障中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就会比较好,因为被保障者未来的希望——其子女已经开始主动准备“造血”了,也改善了就业保障状况。
        笔者家庭目前也是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但笔者也在成长与教育的经历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从“直觉依赖模式”转向“目标掌控模式”,从高三暑假初心的“保研”到由于想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而到本科毕业后跨专业求职,大一下学期全力找实习,大一暑假只身前往北京某独角兽企业运营实习,在实习期间也不断与各种不同价值观的人交流,最后还是选择了初心的“保研”。目前,笔者也正在努力践行,笔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以让更多与笔者相类似的同龄人能够从自己做起,即使经历了很多“不太美好的东西”,仍然要努力去证明自己。做好一个“目标掌控模式”。也正如蓝哥在“努力逆袭的十年”视频中所说的:“那些愿意去奋斗的人,那些正在某种沉重而艰苦的环境中生存的同学,那些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用自身行动来证明心中梦想的人。让你们看到,你们并不孤独,你们有这样一个同行者。心之所向,一往无前,世界太大,让我们一起去努力。”目前的笔者,也是本科做半个研究生,研究生阶段实习,工作有创业思维,创业服务社会。
        展望未来,通过第一代大学生的努力,主动在大学阶段尽早生涯规划与进行求职准备,为最终改善全社会的社会保障状况做出积极贡献。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