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名家>> 依光明画观音 以吉祥布画道 正文

依光明画观音 以吉祥布画道

2015-02-05 10:52 韩必恒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周刊2015年2月10日12版

                                   韩必恒先生祥和美术图像解读

                                                                ——著名美术评论家 郑竹三

       佛侘偈语告:“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胜于自己,也能胜于他人。”吾以静观韩必恒先生创作之众多观音圣像,可得必恒先生能在芸芸众生的滚滚红尘里,以静笃之心关注着人间万象,而后以静翰之笔写着如国色天香之牡丹,吉祥之孔雀,端和之水芙蓉,妍美之山茶,坚挺之梅香,自由之水鸭,以及以大气象抒发着心胸对大自然的钟爱,以大高雅求索着美术中的真善美。于是乎,镇静者能创造优美之文化与艺术;镇静者又能战胜自我狭隘之心眼,以宽广之心胸去拥抱美好的大千世界。盖镇静者,正念之固也,大道之佐也,天地之象也。韩必恒者,正道修行之证、之象、之记也。
       图画观音,构成观音,造象观音,圣洁观音,心灵观音,成为韩必恒先生从事文艺之主旋律;也是韩必恒为艺术而人生的终极使命。于是他智慧地依雅洁布阵之,如祥云观音;依阴阳融洽地景明之,如紫竹观音;依天趣地含英之,如净水观音;依“一波三折婀娜地”勾勒之,如鳌鱼观音;依芙蓉出水的和畅烂觞之,如莲座观音……
观音圣像一似蒙娜丽莎,又远胜蒙娜丽莎,更是“形见神藏”与高情超然于众多中西方之优雅女性造像,因为她是善美的化身,又是离苦祛难的象征,更是华夏民族人文品格崇高而味象的精神慧美。
       尔时我想起了《禅与人生》中的一句名言:“拥有自力更生生命的人,才是真正的主人。”品鉴韩必恒先生众多高雅之美术、艺术品作,我深切地体味到这个哲理美学的内涵与真理。
        在韩必恒先生即将举办个人画展之际,写此为评、为祝、为记!
    
                                                             2014年8月18日深夜哈姆春耕草堂郑竹三于钱塘

      依光明画观音 以吉祥布画道

                                              136x67cm米勒菩萨

      简介

      韩必恒,男,1963年生于浙江,佛弟子,法名智恒(寂恒)。露润堂堂主、号笨也。自幼喜爱画画,一直从事于文化工作。亲受名师指点,全国著名画家喻继高、方增先、吴山明等名师。现任中国国家书画院理事、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副监事长、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现代书画家专家委员会理事、中国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书画禅医禅乐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写经书法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家网艺术顾问、中国画家网艺术顾问、文津书画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制作中心《中国当代画家》副主编、中央文献史《抗战》编委、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联合会执行主席、星光书画院特邀画家、颂雅文化创意传播发展中心艺术顾问。入编中国文联2013年鉴一次。
       目前寂恒先生书画作品被毛泽东纪念堂、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各大部委领导永久收藏。富贵吉祥图(工笔重彩孔雀600X170cm)悬挂展示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

      自述

      书画乃小道,然艺可载道。前贤们流传下的笔墨丹青,不仅给予我们艺术的享受,同时也传递了人类超凡的智慧和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古今书画大师们的艺术作品和大自然中,汲取一些营养,的确是寂寞之道。真诚感谢在我从艺几十载的路上许多前辈和朋友们的鼓励、支持和赏识。
      人之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或许我更适合用书画的形式,来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抒发主观世界的情怀。愿自娱自乐的同时,能给他人带来愉悦。若能如此,岂不快哉!                                            智恒(寂恒)

       2009年11月  中国艺术家网采访报道韩必恒先生。
       2013年02月  “情”于内心 “系”于画作,浙江在线政务大厅专访韩必恒老师。
       2013年07月  浙江在线访文津书画院副院长韩必恒先生。
       2013年09月  “中国梦-民族文化弘扬时”韩必恒画展在宁波天一阁举办。
       2013年10月  富贵吉祥图(工笔重彩孔雀600X170cm)悬挂展示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CCTV名人访谈栏目采访报道
       2013年11月  入编中国文联2013年鉴。
       2014年01月  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 《继续教育》2014年第01期封二刊登韩必恒的(锦绣前程)工笔画孔雀。浙江在线政务大厅独家专访报道韩必恒老师。
       2014年04月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浙江之窗对韩必恒先生采访报道。
       2014年05月  腾讯网读书频道对韩必恒先生采访报道。
          中国网魅力中国对韩必恒老师采访报道。
          中国日报网商业频道报道韩必恒老师。
          网易新闻报道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韩必恒先生。 
       2014年09月  “敦煌遗韵”-韩必恒金秋画展在宜兴美术馆举行。

       经纪人:张女士 电话:13051272221  梁女士 电话:13811886576

      依光明画观音 以吉祥布画道

      普陀山道慈大和尚对韩必恒大师所画观音宝像赞口不绝!阿弥陀佛!

      依光明画观音 以吉祥布画道

       普陀山道慈大和尚收藏

      普陀山法雨禅寺信光法师序

      观世音菩萨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分身尘刹,倒驾慈航的古佛再现;是一位大智大行,普门示现,寻声救苦,随类应化的等觉大士;是一位大愿大力,觉照圆明,三界同尊,十方共仰的人天导师;是一位大喜大舍,大雄无畏,勇猛丈夫,随机度生的自在菩萨……他处处展现着'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估,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的大悲精神;他时时应现着'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慈悲情怀。观世音菩萨德深愿宏,悲心无尽,千百年来他的名号一直被世人亲切地传诵着,长期以来他的功德深刻地流注在众生的心间。因此,他在佛教界的摄受力与加持力都是无以伦比的!而在世俗、在社会,特别是在整个东南亚他的感召力与影响力也都是十分深远的。
       观世音菩萨,avalokita义“观”,svara义“音”(即祈祷者的声音),意即该菩萨时刻在观察人间一切众生的疾苦,听取其吁请,故汉文译作“观音”。但是,也有人认为,avalokita义为“观境”或“正觉”、“无上智慧”,isvara义为“进退无碍”、“一切自在”,义为该菩萨能够自由的达到无上智慧,故汉文译作“观自在”。自古以来中文的音译就有各种不同的称号: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婆芦吉低舍婆罗、逋卢羯底摄伐罗、啊那婆娄吉低输、阿婆楼吉弖税、逋庐羯底摄伐卢、庐楼桓。相对地其意译也有多种称谓:观世音、光世音、观自在、观世音自在、世自在、现音声、窥音、观伊、现音声、又称观音菩萨。此外,他的别称还有: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扑处菩萨、救世菩萨、救世净圣、施无畏者、大慈圣者、普门圣者、南海观音、南海大士等。而民间对他的称呼就更多了,例如:白衣大士、救苦菩萨、送子观音、慈航菩萨等……。
       阿缚卢枳低湿伐罗,中文旧译为观世音,意为观见世间呼唤的声音而循声救苦;新译为观自在,意指自在无碍地观察世界苦难的众生而往救度。此外,观世音在汉传佛教中简称为观音。藏传佛教则称其为Chenrezigwangchug或多罗Tara;日文称之为观音圣者Kwannon-Sama。无论是哪种称谓,在大乘佛教的诸佛菩萨之中,观世音菩萨是最受尊重,也是最受恭敬的一位大菩萨,他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通称西方三圣。
       观世音菩萨这一名称在汉传佛教中记载甚多,如:《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经》、《放 光般若经》、《观无量寿经》等; 在密教方面则有《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陀罗尼集经》、《一切功德庄严王经》等等,不胜枚举。
       根据《大悲经》记载:观世音菩萨是过去古佛,早在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号“正法明如来”,具足三身四智,有千百亿化身。而在《普门品》中就更为具体地说明了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以何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的不同化身不仅显示了他“大悲”的特性,而且也为中国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厚的内涵。因此,历代文人墨客就借用这一内涵,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惊世之作。韩必恒先生深具善根,多年来潜心佛学,特别是在佛教文化艺术上别具匠心。近年来又对观世音菩萨的画像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丰富的创作,无论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还是从技法和色彩上的突破,都使他的作品达到神形的高度统一。欢闻其作品将要印行出版,嘱为写序,随喜之余,赞叹功德!
          法雨信光于普陀

       依光明画观音 以吉祥布画道

                                                             观音 136X67cm

       依光明画观音 以吉祥布画道

      普陀山法雨禅寺信光法师收藏

      依光明画观音 以吉祥布画道

                                                童子拜观音 136X67cm

      刘忠德部长说智恒(寂恒)的孔雀情节:尤其为了画好孔雀,他翻阅了大量有关花鸟画和孔雀图片等相关资料,而且还经常深入大自然观察孔雀生活习性,研究孔雀的各种姿态与神情。所以说,他每一幅孔雀画的创作,都经历了由外至内,因物动情,进而由内向外、寄情于物的思考酝酿过程。

     

相关新闻

韩必恒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