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社团>> 诗歌教学:《老树》《女儿·鸽子》《 乡村的五月》教案 正文

诗歌教学:《老树》《女儿·鸽子》《 乡村的五月》教案

2024-04-28 18:35 孙小芳 路春芳 高丽 中华文教网
诗歌教学:《老树》《女儿·鸽子》《 乡村的五月》教案

《老树》教案
     孙小芳


老树
    王学忠
 
我确实老了
像一部小说进了尾声
神经衰亡了
伴着几枝没有血液的枯藤
 
任阳光、细雨
湿润润的轻风
也不能唤回
我一丝柔情……
 
我歪斜着身子
死在了夕阳下
苍劲的皱纹
裹着历史的年轮
 
我愿啼春的小鸟
在我身上搭个巢
静夜的月光里
追忆着彩色的梦
 
或者,将我焚烧
再求助轻风把我扬起
撒在春天的土地上
催发绿色的芽儿萌生……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与魅力。
     2. 品析诗歌语言,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体会其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 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树”都有过精彩的描写:“韩愈: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崔道融:古树春风入,阳和力太迟。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追梦人:蚀透容颜雪消后,老根嫩蕊向春生”。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当代诗人王学忠写的一首《老树》的诗,看看能获得什么启迪。
 
       二、感知课文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研讨诗意
       1. 播放录音,学生划分节奏,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
       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2. 朗读后思考:“诗歌五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老树已经慢慢消亡,生机所剩无几。
       第二节,阳光,细雨也无法使老树焕发生机。
       第三节,老树躯干上的岁月痕迹。
       第四节,老树愿为小鸟筑巢实现其梦想。
       第五节,老树愿牺牲自己催发“嫩芽”。
       目标导学二:请同学们谈谈本诗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三、品析诗歌
        目标导学一:分析学习象征手法
        1.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起来更有兴趣;②文章口语化,行文通顺,娓娓道来,读者有亲切、可读的感觉;③容易使读者进入主角人物地位,给作者带来成就感。
        2.本诗到底写人还是写树?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表面说的是老树的衰老死亡,以及其自身的作用,而实际上是借老树的口
        吻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价值态度。以“老树”代指自己,以“小鸟”、“嫩芽”来代指新一代青年。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目标导学二:既然是写人,作者借助这棵树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我愿啼春的小鸟,在我身上搭个巢……彩色的梦
        将我焚烧……芽儿萌生……
        作者通过老树的自诉:即使“我”已经老去,伴着几枝没有血液的枯藤,拥有这苍劲的皱纹,死在了夕阳下,但是我依然希望小鸟可以在我身上搭巢去追忆梦想,把我焚烧去催化嫩芽。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我虽已老去,但是我愿奉献我最后的价值来帮助新一代青年茁壮成长,成为有价值的人。
 
         四、小结
        本首诗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以“老树”的口吻来叙述作者的人生态度,也反应出当今社会上许多无私奉献的人们的人生价值观,愿自己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后价值来为社会做出最后的贡献。就如龚自珍所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女儿·鸽子》教案
                    路春芳
           

         女儿·鸽子
         王学忠

小时侯,爸爸是女儿的太阳
女儿是爸爸心上的鸽子
每个黎明的天空
都回响着羽翼嫩嫩的翕动
爸爸绿色的期盼中
鸽子终于长大了
却随一个陌生的哨音飞走了
如今,爸爸是一株苍老的树
女儿是枝头上的甜蜜回忆……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中比喻的妙处;
       3.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领悟诗人对父爱的颂赞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小女孩喂鸽子的图片)
       欣赏一下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温馨、美好等)那女孩和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王学忠写的一首诗歌《女儿鸽子》(板书)
       二、 感知:看题识“法”
       女孩和鸽子,女儿和鸽子有什么区别?
       明确:女孩和鸽子是从旁观者角度来看,而诗歌题目“女儿鸽子”点明人物之间是父亲和女儿的关系。(板书)那在父亲的眼里,女儿和鸽子有什么关系?女儿像(是)鸽子,从诗中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女儿是爸爸心上的鸽子。” 所以诗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怎么读这一句呢?(指导朗读)
        那除了把女儿比作鸽子,还有哪些句子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分析比喻手法,本体、喻体,明喻、暗喻等,理解句子内容,指导朗读),让我们齐读诗歌,读出比喻的妙处。
        三、 品读:入境析“情”
        爸爸是太阳,爸爸是一株苍老的树;女儿是鸽子,女儿是回忆。为什么喻体会有不同?(引出时间顺序,分析三个情境)
        情境一:小时候
        想象描述爸爸和女儿之间的美好温馨场景,如何理解句子“每个黎明的天空,都回响着羽翼嫩嫩的翕动”?
        明确:爸爸的悉心照顾呵护,爸爸满腔的爱和希望,对女儿一举一动的关注等,个别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父女相处的温馨愉悦。
        情境二:长大了
      “却随一个陌生的哨音飞走了”如何理解?(学生自己谈理解,谈出自己对“陌生的哨音”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鼓励结合实际生活自由畅想,思维发散)
       个别读,读出父亲内心的落差和女儿离开的失落与无奈。
       情境三:如今
       如今是什么时候?晚年的时候,这个时候女儿不在身边,爸爸在经常回忆思念女儿,所以女儿就成了枝头甜蜜的回忆!那此时爸爸的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凄凉惆怅,思念……多么让人感动的父爱!读完这一个情境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其领悟诗中父爱的深沉,由此延伸到父母之爱,儿女之责,及懂得感恩,多理解陪伴亲人,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
       四、 拓展:写诗传“意”
       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是父母心头的那只鸽子,试着运用比喻,自拟题目,写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意。
       板书:
      父亲   是  太阳   苍老的树    爱之无私
      女儿   是  鸽子   甜蜜回忆     深沉
 
 
《 乡村的五月》教案
    高丽娟


 乡村的五月
     王学忠
 
布谷鸟啼唱的季节
到处飘溢着丰收的芳馨
银镰闪烁处
一片片金色的喜悦
倒在乡村的怀里
不息的车轮声
辗着孩子们清亮亮的歌声
在撒满笑语的乡道上滚动
麦场上,五月的桑叉
擎起一轮火辣辣的太阳
连同热烈的追求
垛进云朵里
溪水边,蛙鼓声声
两只公羊抵头
较量着勃勃雄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3、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人的情感
       一、导入:胡适先生在《梦与诗》中写道: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的影像,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让我们走进《乡村的五月》感受诗人眼里的寻常生活、领会诗歌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新课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用一个词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写下你的初读感受。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
        预设:活力、热情、热烈、力量、丰收、希望、欢笑、热爱、喜悦、幸福等)
       2、师生互动,归纳朗读的感情基调:喜悦欢快、深情温暖、热爱赞美
       3、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断句
       4、学生自由诵读,教师指导,齐读
 
       (二):再读诗歌,丰富感受
        1、诗歌描绘了哪几个场景?(田野里,乡道上,麦场中、溪水边)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2、试找出诗歌每个场景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情感  
       (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                                  
          预设:布谷鸟、银镰、金色的麦子、车轮、歌声、桑叉、太阳、蛙鼓、公羊等。寄寓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对劳动的歌唱,对乡村五月宁静祥和而勃勃生气的热爱和赞美!
         3、诗人调动了哪些感官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预设: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 化,真实可感。
        (三),品赏语言、体悟情感
         1、感受品析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你最喜欢的字?你最喜欢的词?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1赏字:“垛进云朵里”一个垛字,意思是整齐的堆成堆,口语化、亲切、具有画面感等。
         例2赏词:“碾着孩子们清亮亮的歌声”清亮亮叠词的使用表现了孩子们歌声的响亮、清越,歌声传递着活力、希望和幸福,表现了诗人对乡村五月的热爱之情.
         例3赏句子:“一片片金色的喜悦/倒在乡村的怀里”诗人把金色的麦子说成金色的喜悦,把语言陌生化处理;把乡村拟人化,把大地比作乡村的怀抱,生动形象的展现了乡村五月农民收割的欢乐场景,使语言更含蓄、更凝练,意蕴更深厚,更富有表现力。
          2、意象是传情达意最重要的手法,所以意象相似相近,诗意总有相通之处。本诗中哪个诗句能让你快速想到另外一些诗句?说说二者异同(从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来谈)
          例1:由“溪水边蛙鼓声声”我想到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分析异同略)
 
          推荐阅读三首诗:1、《观义麦》唐 白居易  
          2、《刈草的孩子》艾青    
          3、《约客》 宋 赵师秀
          总结:《乡村的五月》是一首热情赞美、欢乐歌唱、拥抱自然与生活的诗,如同夏日骄阳热烈奔放,在欢乐的劳动中歌唱幸福、生命、希望。正如胡适在《梦与诗》中写道:都是平常的情感,都是平常语言,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三、作业布置:
          1、诗的最高境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为本诗画一幅画,融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2、选一首乐曲配乐朗诵,下节课展示交流。(任选一题作业)
                     田野里(银镰、喜悦)
          板书设计:季节、馨香: 乡道上(车轮声、歌声、笑声)
                     麦场中(桑叉、太阳、云朵)
                     溪水边(蛙鼓、公羊)

          (责任编辑:土火)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