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白一条很重要的孩子教育之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不要按照成人学习的方法去教孩子学习,尤其是“枯燥的”国学。国学其实并不枯燥,只是对于孩子来说不够生动。如果我们使劲让孩子读啊背啊,他们就觉得枯燥无味了。我们应该让国学“活”起来:
1、在孩子玩的时候教。
比如在过年的时候,孩子爱看舞狮爱看表演,就就跟他讲“年”的来历,讲年兽,讲鞭炮烟花,讲各地习俗。这就是《三字经》里的“性相近、习相远”。
2、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教。
比如孩子学习“鸡兔同笼”类型题目的时候,可以多出点相应题目给他做。做完了就跟他一起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这就是《九章算术》里的“盈不足数”。
3、在餐桌上教。
孩子最喜欢听大人讲“我象你这么小的时候”的故事,在不夸张的情况下,可以讲讲“我那时最喜欢的就是~”之类的话题,喜欢的可以是听大人讲历史典故、看一本什么书、整理房间等。主题可以是爱学习,也可以是爱提问、爱想办法等。这就是《师道》里的“比物丑类”。
总结起来就是:不要为学而学,要为用而学;不要在学时学,要在用时学。
其次,要明白我们让孩子学习国学的目的:行为改变。一是变得更有礼貌更懂道理;二是变得更喜欢学习喜欢思考喜欢问问题。
检验学习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行为”有没有改变。比如孩子学习了书法,他“写”的结果会有所改变;孩子学习了加法,他就能“做”出某些数学题目。我们教孩子国学,也必须让他们的行为有所改变,才是真正的“学到了东西”。如果孩子只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而上了餐桌就忘了,这就等于没学!
所以,我们在教孩子国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国学教育孩子,首先要从“礼”开始。“礼”是良好社会交往的基础。有礼貌的孩子惹人喜欢。“孝、顺、让、请、尊、序”等都是孩子有礼貌的现;“嘴巴甜”是孩子有礼貌的开始。
2、要培养孩子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习惯。一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孩子,绝对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
3、一旦有兴趣,马上就“对号入座”给他讲故事、讲典故,想方设法保持他的兴趣。
4、要以“实用”为学习目的,不要追求大而全。比如学习《弟子规》,不一定要从头读起一句句背,可以从“晨则醒,昏则定”开始,要求孩子早晚能打声招呼问个好,并且养成习惯就好了。
5、注意培养“美”感。所谓的修养和气质,首先是从“美”感开始的。这些也会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所以要多读唐诗宋词、精美散文等。
最后,要明白教育孩子的法则:孩子是跟你一起学习的。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什么都懂。做到两点就可以了:
1、注意以我们的行为带动孩子的行为,这叫做“言传身教”;尤其是教孩子的时候你不能漫不经心,你必须倾注你的热情去感染孩子。
2、要经常有目的跟孩子分享你的学习心得。
这些,都必须持之以恒。
(有人说这一二三不但是教孩子国学,教什么也都应该这样。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