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也是我们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臧修臣先生诗集《孝典之歌》以史诗般的诗歌的形式再次为读者讲述了中华五千年来的孝道人物故事,谱写了一部正气歌。
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社会问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孝道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臧修臣先生诗集《孝典之歌》的出版发行,为孝文化的传播又增添了一部新的读本。
诗集分为“古代篇”和“当代篇”, “古代篇”从《孝行动天——虞舜》开始入手,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传说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历史上涌现出的孝子不计其数,《孝典之歌》“古代篇”选出了21位大孝子,“当代篇”选出24位大孝子,以七言以及骚体的古体诗歌形式对这些孝子之德和故事进行再创作,每一首都诗句干练,诗意情浓、在述事中又爱憎分明。
“父母弟象怨报德,
嫉舜害舜涨心魔。
屡屡不顾血脉浓,
挖井掩埋行邪恶。
地狱深处舜辟路,
掘掏地道黑暗脱。
天不灭舜获再生,
宽厚仁慈心无波。
恭敬双亲尽孝道,
慈爱弟象人品卓。
至孝善悌口碑树,
贤德之举扬部落。
上古九州大孝颂,
千秋万世尊楷模。”
——《孝行动天——虞舜》节选
在读诗中感受大孝之德是该书给读者的最美享受,从中感悟孝道和做人。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
“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的根,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叶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飘香。没有这个根,学什么都不会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禽兽不如了,所学所做只能是欺世盗名而已。人之根本在孝,本就是本性,也即是人性。这个根、这个本是情感最原始的生发地。
诗集在“当代篇”中,大量颂歌新中国涌现出的大孝子,以原型人物感人事迹展开诗篇,读来每一篇都感人至深。
“谁说久病无孝子,
痴心不改志坚恒。
点点滴滴三十载,
至孝至诚化寒冰。
三十寒暑娘不语,
犹如植物无表情。
金石为开诚所至,
孝感天地神也惊。
冬去春来冰河开,
耋岁娘亲呼儿声。
清章惊诧疑其耳,
喜从天降母再生。”
——《孝创奇迹——朱清章》节选
朱清章,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矿务局河滩沟矿二采区退休职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1975年冬天,朱清章的母亲成了“植物人”。没多久,朱清章从邻居那儿得知了自己被抱养的身世。但是他并没有离开他的养母。从此以后,他每天都要给老人家按摩,从腿部到头部,拍打、滚动、搓揉,一次至少半个小时。就这样,他坚持了30年。在朱清章的精心照顾下,30年后的一天,养母开口说话了,又过了两年,养母可以下地行动自如了。如今,已经83岁的韩福珍老人,面色红润、身体硬朗,谁都不相信她曾是卧床30年的植物人。
至孝至诚感天地,龙族精神千秋弘。
臧修臣先生的诗集《孝典之歌》是把祖先那里的“孝”转化为了现代诗歌的“孝”的智慧,与时俱进,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把孝化的习俗作为时尚,上升为信仰。孝心不能等,从现在开始;孝心不用说,从做开始。以孝为本,以孝为荣,以孝为乐。跟风就跟行孝风,追星就追贤孝星,成就我们的孝道人生。
祝愿今天具有贤孝之心的子女都能幸运、吉祥,祝愿大家善良的父母都能福寿安康!
(作者: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会长,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常务院长、华夏寺庙文化网、中华文教网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