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教百科>> 论 孝 道——读《论语》有感 正文

论 孝 道——读《论语》有感

2016-01-29 10:43 邓爱锁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6、1

                                         

                                 论 孝 道——读《论语》有感

                                            江苏省兴化市临城中心校  邓爱锁

        因为我的古典文学学得不好,因此总想好好学一学。对儒家从来没有深究过,只是偶尔跟朋友一起谈谈说说,最近带着恭敬的心情去读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而最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孝”的论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是孔子在论孝道,关于孝道,在论语里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了”、什么“三年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了。”

        有一次我陪父亲去门口的一家药店买药,那几天,父亲正患感冒,成天咳嗽,我说你买点感冒药,他说行,于是热情的服务员一会就把十多种的药放到桌子上,可是父亲挑来挑去,只拿了一盒止咳药,其他的都不要。我说不行,光是止咳不行,得加上感冒药,服务员也跟着劝,可是他很固执,就是不听,匆匆就去交款了。我对服务员说,真不好意思,他这人太犟了。服务员边收拾边说:“没关系。”接着感慨地说,“小伙子,我在这卖了十多年的药了,据我观察,大多数老年人给年轻人来买药,都是挑好的、挑贵的,自己买的时候,都是挑便宜的。”那时我回头看了父亲一眼,他正走向交款台,只能看到他的背影,那时我忽然一下子想起了上学的时候学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爱总是那样深沉含蓄。所以我的感觉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几乎是一种天性,尤其在中国,不怕父母对子女没有爱,只怕爱得太浓。但是中国的父母不像外国人那样直白外露,不到特殊情况下,子女常常感受不到。所以有时我甚至感谢那样的一次病痛,让我能够知道我的父母对我爱得何等之深。

        论语也没有关于父母之爱的讲述,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去讲。须要讲的是对孝的提醒,为什么呢?因为“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你看,就拿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这好像是在说废话,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那你可以试试,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会给你一个精确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问问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你自己看看有几个能答上来的?

        父母之年实际是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心多少的问题。检讨一下吧,父母那样的关心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希望吗?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去了解、去关心自己的老父老母。

        孔子对孝道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论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等等。把父母之疾病、意愿、奉养高于一切。然后把在家庭的孝推及社会,从而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理想社会。

        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的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

        人的童年少儿时期,是整个人生阶段的预备期。在此阶段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就是使孩子从小就沐浴在仁爱忠信的光辉里。《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孩子在幼童时期即教以孝道,使孩子从小即明事理,讲道德,则无异于从小就把握住了人生的根本,从小就走在仁爱的人生正道上,这正是与圣人同一本色,同一践履。长大成人后,承继少年时期的理想与信念继续前进,则其必为正人君子,必为社会一优秀分子,其于社会人群之贡献必大矣!能听闻圣教,能实践圣人的正确教诲而于社会有所贡献,则此生没有虚度也!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至此,夫复何求!这正是中国人“百善孝为先”、从小即教以孝道的甚深渊旨所在。时至今日,我们重新提倡孝道精神,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这里教师更要负起重要的责任。

        提倡孝道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今天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家庭中“四二一”的结构越来越普遍,即老人四位,父母两个,众星捧月般守着一个小宝贝。一脉单传,加以生活优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想被溺爱也几乎不可能。由此使现代的孩子几乎都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精神不足。人过于自私,必将使他自己与周围环境多有冲突,对他个人生活的幸福感也多有负面影响。如何逐步泯除私欲,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好的、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从家庭入手,从教导孩子孝道入手。家庭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让孩子从小即体会爱父母是什么滋味,孩子易懂易学易做,且感到特别亲切。以此为第一步,孩子自可慢慢体会出爱同学、爱老师的滋味,再逐步引导至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今日学校、社会的品德教育,多从家庭外部着手,一开始即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其道理固然千真万确,惜乎其方法有大而无当、流于空洞之弊。不从身边最亲密的父母、家人、老师、同学入手,不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如何使孩子能够真正体会爱祖国、爱人民是何等滋味?相形之下,中国传统教育以孝道教育为第一步,确实是极其科学、极其合理的。究其原因,它符合人性,符合孩子的天性。

        孝道,绝不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自私。而是从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身边事开始,从自己做起,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使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日扩日大,最终努力修养到大公无私之境界。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孝也者,正是千里之跬步,江海之小流。百善孝为先,可不信乎?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飞机上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比尔·盖茨没有回答记者往往希望听到的“商机”二字。他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一个对自己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能够对身边的人说他很有爱心?能够在上司面前信誓旦旦:我忠于事业、忠于企业、忠于您?能够对下属夸夸其谈:跟我混,我让你的目标实现,理想变成现实?一个对授之发肤的亲生父母都不关心,都不爱的人,如何敢于向爱人开口说出“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样的话?不是欺骗自己的吗?不孝的人有真爱?能够无私的为别人付出……

        孝——以两种形式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一是外孝:就是能够看到的孝的表现,如《弟子规》中<入则孝>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其二是内孝:就是用心行孝!真正的用孝心为父母长辈尽孝!如同那些伟大的“忠孝不可两全”,而选择卫国尽忠,舍命沙场古人!他们并非不孝,而是他们所表现的方式不同常人而已!父母授之我们身、体、发、肤,我们用来为国尽忠,为人类贡献出一切,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