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莫让“指标”毁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正文

莫让“指标”毁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2010-01-29 20:53 王全梅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

      如今,许多学校正在轰轰烈烈地构建书香校园,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学识并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其中,不少学校还过起了读书节,请名人,办讲座,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的确,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开展活动鼓励学生读书本来是件大好事,然而,视学生兴趣于不顾,把读书当作指标强制学生完成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她的儿子读四年级了,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家长会上老师给她布置了一学期要辅助儿子完成的阅读任务:古典名著2部,古诗背诵80首,现代革命诗背诵20首,国际大奖小说(青少版)2部。除此之外,还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做好读书笔记若干篇。朋友说,每位到会的家长都领取了这样的读书指标,她愁坏了,因为儿子根本读不进去,她不知如何做才好,特来向我这个当老师的讨办法。听完朋友的诉说,我惊诧之余只能安慰她别着急慢慢来,并提醒她读书重在培养兴趣,千万别强制孩子。

       朋友走后,我想了很久,不明白该校老师为何要给孩子们制定这种读书指标。读书是一种爱好,爱好的产生来自兴趣,爱好长期保持下去便成了习惯。人对书籍的兴趣或嗜好,带有很强的个性色彩,有的孩子喜欢读文句优美的短文,有的孩子喜欢读充满奇思妙想的推理故事,有的孩子喜欢读科普书籍,有的孩子则喜欢读令人浮想联翩的科幻小说,如果无视孩子阅读的差异性,而采用一刀切,把缤纷多彩的个性阅读变成任务指标,势必会扼杀一颗原本对书香世界充满向往的童心。

       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哪里来?细心分析一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来自 引导。常言说:不爱读书的老师,很难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孩子对书籍的兴趣与身边人的躬亲垂范有很大关系。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师长经常把自己从书籍里获得的见闻或故事讲给孩子听,久而久之,孩子内心深处会萌生出对书籍强烈的向往,书籍于孩子,就像各式的玩具和美味的糖果般充满了诱惑力。此时,若能投其所好,孩子定会读得兴趣盎然。

       其二来自交流。孩子读书与成年人读书不同,再沉溺于书海的成年人也很少与身边的人侃侃而谈读书心得,因为成年人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人生价值观,阅读不再是成年人生活的主体内容。处在学生时代的孩子则不同,阅读是他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及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他们喜欢把自己读到的说给身边的人听,特别是那些情节复杂或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会讲的眉飞色舞,这不仅是交流自己的读书成果,更是要释放自身从书籍中获得的快乐。

      其三来自内容。除了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专家或一些文学爱好者,很少有人读书去钻研语言文字,孩子更是如此。孩子读书主要是读内容,只有孩子能看懂又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籍,才能引起孩子兴趣。古人曰:好之者,弗若乐之者。因此,要想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见,选择孩子能读懂乐意读的书籍。

当然,在培养和保护孩子读书兴趣的同时,也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书籍,教给孩子相应的读书方法,学会积累、思考、欣赏、感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书籍的温度和力量。等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再指导孩子提升阅读品位,探寻书籍与生活的契合点,用书籍指导人生,为时也不晚。

       前面讲到,朋友儿子的老师采用指标来让孩子读书的做法显然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特点,想强压硬灌,这种强迫性的读书方式只能导致孩子对阅读的反感,大大降低读书的兴趣。兴趣滑坡了,阅读习惯的培养还从何谈起?那么,读书节的开展还有什么意义呢?

相关新闻

读书兴趣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