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白云深处有人家 正文

白云深处有人家

2011-11-07 10:25 王韵 2011年11月7日今日文教A12版
 

   文/王韵

金秋十月,又是橙黄橘绿时。每年十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枫叶节。这一天,默咏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离开喧闹的市区,我与文友走进杜牧笔下的“寒山”,即今天的寒同山,去寻找诗人笔下的“寒山、石径、枫林、霜叶、白云、人家”。

走进寒同山,秋烟横吹,秋风流岚,满目金黄丹红,流光溢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蓝天白云,松翠枫红,似丹青之手随意泼墨湮开的一轴赤橙黄绿五彩斑斓的秋风画卷。枫叶丹霞,野菊明黄,是山水画里最精彩的渲染。正所谓“丛林花木争娇,峰高奇石兀岩;清脆绿浅红尽染,枫叶赤如火焰”(静明先生《西江月·寒同秋色》)。  

始近山林,远远就感觉一丝禅意,肃静庄严。寒同山自古是一座道教名山,这里山青水秀,环境清幽,向为道家修真圣地。全真教著名六师、七真人中的邱处机、刘长生等都曾在此坐观修真,并从这里率徒周游全国。遥想当年丘处机、刘长生修行于山水之间,胸中无日月流转,眼前唯天地无垠,那是何等的境界。离红尘越远的地方,离禅意越近,晨钟暮鼓,萍聚萍散。心念一转,躁动的心在与神奇的自然和厚重的人脉及禅意的浸淫中,自然而然卸下那份生命的沉重,回到本真的自我。

一位当地的文友邀我们去家中做客,盛情难却,应约前往。顺山而下,缓缓向南,有一座不大的小山村坐落在山脚下。山脚下的农家仿佛躲开了尘世,一幢幢农舍没有任何声息。小桥流水,高山田野与他们相伴。文友的父母已是八旬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看到我们前来,远远地出门迎接,热情纯朴,豁达自足,带着山里人特有的朴实,又有着道教文化修心养性的底蕴“上善若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笔下描绘的,就是此情此景吧。

  从主人家信步踱出,房前是一池清水。水池边停靠着一只木头小船,生机盎然的水草和湿地的蒲草在风中摇曳,与清风轻语。花临水岸,树影交衬,那硕大朴实的鸡冠花、明丽的菊花和艳丽的美人蕉就那样兀自旁若无人地盛开着,清明无碍,静谧美好,随性自在,散发着清冷芳香。几株藤蔓斜挂在墙头,沐浴着阳光畅意舒展。田地里,白菜和萝卜恣肆伸展,蝴蝶在谈情,蚂蚱在拥吻。蓝天碧水白云,远山村舍溪流。草长莺飞的田园风光,染蔻着碧的水墨画卷,构成人与植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绝美图画。感受道教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静静体会岁月安然,融合幸福的归属。在这样一片宁静的天地,不争艳,不浮华,真真实实,平平淡淡。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样的秋色,在诗人笔下如此肃杀苍凉,而今日此时:苍松丹枫古寺,小桥流水人家,温馨宁静,诗意浪漫。境由心生,行走在人生的路上,匆匆而过,早已习惯在万丈红尘中穿梭。而今,微风过处,花香缕缕,陌上花开淡淡香,一样心情别样娇。一切静谧安好,人也变得灵动而柔美。

与一群相通特质、共同爱好的人在此闲暇把酒问农桑,依稀听见心灵无声的交汇,闻到了秋天的花香,听到了秋天的妙律,触到了秋天的灵魂。蓦然明白:只有将身心融于其中谛听山的脉搏,才能让灵魂与山水共舞,吸纳山魂水韵,清洗红尘污浊。当你远离喧嚣,停下脚步,等一等灵魂,给心灵一处憩息的家园,舞动笔尖,就能敲落点点心语。    金风细细,吹来阵阵花香;放眼望去,静静感受寒同之秋的美好。行云缈缈,碧海晴空。原来,释怀如此轻松,没有刻意的喧染,没有无意的点缀,一切来的自然,去的必然。      
        白云轻拂,清风微吻。离开寒同,告别友人,回眸伫立,溪流淙淙而歌,野花婆娑起舞。风,摇曳生花,心,澄澈飞扬。  

尘归于尘,土归于土。我——归于我们。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