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李月诗词赏析 正文

李月诗词赏析

2016-09-02 10:07 王雷生 本站原创

 文/王雷生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为了生活,长时间在物质世界里寻找养家糊口的基本保障,很少能静下心来赏评一些诗词佳作。创作的灵感几乎断源枯竭了。

2016年仲夏季节,进京公事完毕会见朋友时得到一份《今日文教》报,在赏读李月诗词时,随着作者李月的诗词意境,找到了一处心灵的悠静之处,心湖的镜面上激起了涟漪,这涟漪便是那诗词作者奇石、明月、西风、落叶轻轻激起的……

第一圈涟漪是李月的词《声声慢·中秋》激起的……

词的第一段是:北雁归南,黄花又绽,西风悄下燕京。玉露沾衣扑脚,顿觉凉生。良宵一轮宝镜,向谁家,兀自丰盈。算未肯,许芳心有意,来趁金觥。

大意是:词作者独自兀立在燕京的秋天,眼望着北方的大雁排着队型鸣叫着飞向南国家园,突然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凄凉。再远眺,燕郊的黄菊花又开了,西风摇落了黄花上的雨露,沾湿了衣襟打湿了脚面,顿时感觉到一阵凉气。

夏去秋来,本是大自然的规律,人们已经在为生活奔波中忽略了这一大自然的变化,变得麻木。作者借景抒情,对人生的短暂发出了珍惜、挽惜、爱惜的感叹。作为一位词作者,她没有把自己关在屋里闭门造车,生堆硬砌,去搞所谓的文字游戏,而是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在时光流逝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与灵感,这词是她触景生情,是从灵魂深处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是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碰撞后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

作者并没有忘记白天的秋天燕京激起的对自然事物的留恋。晚上对着一轮明月,抒发了作者的另一种心境,中秋之月虽未随秋雁南归,但挂在天空的朗月已显得凄然孤独了许多,很少有人在乘凉时指着月宫讲嫦娥吴刚的故事。天上月圆人难圆,不是人间不团圆。而是人心不古,缺少了淡然与无私,秋月的表达有几人看得懂呢?只有那些心中有爱的人才能品到这其中的韵味。就算人们不肯借明月照自心,对着金觥又能照到什么呢?

下阙:沉缅蓬莱旧事,犹未觉,蛩音业已三更。欲待登楼吟赋,再诉思情。人间百般乐事,问姮娥,尚否安宁?倩谁惜,被风霜融鬓,浊酒相倾。

大意是说:晚上睡不着,思绪纷飞时想到了蓬莱旧事,不知不觉中蛩音已三更了,作者仍无睡意,想起了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荆州登上麦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城楼,纵目四望,写下了传诵不衰的名,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尽管人间有许多的欢乐,但谁又懂得天宫姮娥的孤独和凄凉呢!纵然是玉人倩影,又有谁懂得爱惜,那就只好任风霜和岁月染白了双鬓,借一杯吴刚捧上的桂花酒,邀天地明月,秋风雁鸣,和着那晶莹的雨露,浊泪伴酒,倾洒对宇庙人知的无限感叹吧。

李月不愧是当代难得的诗人,她不但词写得意境悠远,诗也写得气势如虹,她的《七律·云》便是一首极富禅意的佳作。

朝从瀚海暮腾空,缱绻依稀绕月宫。
星夜千程欣伴玉,霞光万道爱披红。
缤纷异彩皆虚幻,明暗无常造化功。
转瞬尘烟俱往矣,无边绮梦作清风。

生命无常,人们习惯上常用云来比喻人生如梦如幻,变化多端,可又有几人能借云把人生看透呢?

清晨时伴随着朝阳从海天交替处升腾而起,那时的景色可谓是彩霞满天,诗人借云喻人生的青春岁月,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当夜暮降临时,形似百兽的云彩依稀萦绕着月宫,给浩瀚的夜空增添了无限的神秘与深遂。在风吹送下,那云在星河中时而似万马奔腾,时而如仙女献瑞……

正当作者描写云似玉气如虹时,突然间笔峰顿转,道出了缤纷异彩皆虚幻的禅境,到此,作者借云喻禅、悟道,道出了宇宙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生灭规律,尽管缤纷多彩,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无常造化的虚幻现象,当尘烟散尽时,你张开怀抱能拥入怀里的又有什么呢?只不过无边的绮梦在风中飘荡……

从这首诗中,看出作者又似一位佛学深厚的修行者。她能借云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描绘得如梦如幻,让人以诗悟道,以诗入禅。诗中作者没有提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追逐与索取,但又道破了人在物质世界中无奈与矛盾的境遇。世道如云,人生如云,人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得知这首诗已由著名书法家江鸟老师书写,作为中华文华功德碑立于五台山清凉寺门前,相信此诗意义与影响深远。最后祝愿李月能写出更精彩的作品以飨读者。

 

李月诗词赏析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