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梁召中学 高爱华
摘要:人类正步入信息化社会——对话的时代,对话正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言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在于善待文本,重视文本,应遵循文本自身的语境解读。
对话是教学的本质,也是阅读的本质,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在阅读教学中应有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与文本对话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对话、阅读、阅读对话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一个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学会思考与感悟,对话是教学的本质,也是阅读的本质,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说:“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将话题设计作为一中学习策略教给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找到与文本对话的切入点来读懂文本,学会对话,学会阅读。
那么,怎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策略呢?
一、 书声琅琅、悟真意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在于善待文本,师生对文本要真诚倾听,应遵循文本自身的语境来解读,朗读是阅读对话的一中重要手段,运用朗读,能帮助学生以声解义,体会文章语言的音律美、节奏美、形式美,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语文教材为朗读教学提供了导向与素材,在朗读中,学生们走进了文本,充分领悟了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与道理。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我们可以借鉴余映潮老师设计的朗读形式:
(男领)看!
(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啊!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众口)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通过朗读,我们眼前放佛出现了古老的黄土高原上一群生龙活虎的后生,用生命的强盛与热烈、粗犷与雄健,表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的宏大场面,学生们透过文字沉浸在腰鼓强烈的震撼中,给想象插上了翅膀。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们既掌握了朗读的技巧与方法,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其实,朗读的过程就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朗读声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
二、 巧设“错误”、妙引发
设置“错误”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设置错误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置错误的前提是教师能整体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然后在对文本理解的关键性地方有意设置错误。教师把错误信息公式出来后,可以让学生熟读文本,从文本中搜索相关的重要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错误。也可以让学生四人合作、讨论、交流,从而达到正确理解文本的目的。
设计错误这一环节,只要问题设计的好,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出现踊跃发言的场面。教师也应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产生“我想说”的渴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关系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三、 角色体验、悟真情
有些文章情节生动,对话精彩,很适合用剧本的形式加以再创造,而已表演剧本的形式来赏读文本,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就可以运用这种形式,可事先分组讨论剧情,设计对话,然后在班中评选出最好的“剧本”,推选出“演员”,经过事先经过事先分组讨论剧情,设计对话名然后在班中评选出最好的“剧本”,推选出“演员”,经过事先“排练”,再在班上表演,课后写出演出心得、观赏心得,评议后选出优胜者,在同学们之间交流,张贴在展示蓝中。
角色体验这一环节,学生们通过联想与想象,补充了文本中省去的情景对话,对任务的易语言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因此,此文章的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生动、感人,是学生印象更深刻。
角色体验的对话策略,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实现了还原语境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古诗的对话阅读可以采用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设想与诗人相遇,和诗人同行,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对话。
如:在学习李清照的词《醉花阴》时,可以让学生先想一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就本词的内容对词人说话,经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有的学生这样写道:
终日凝眸,柔肠百转,身影孤单。你,正值妙龄的清丽女子——易安,又在香雾缭绕中思念着远离家乡的丈夫。重阳佳节,又在你紧锁的眉间画上了一道沉甸甸的相思闲愁。锦衾绣帏,敌不住夜半的飒飒秋风;珍馐玉盏,销不去这满腹离愁。你——柔情似水的你,多么希望能与丈夫朝夕相伴,举案齐眉。但世间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纵然你有千种相思,万般柔情,也只能独坐在幽静冷清、满地黄花堆积的院落,看尽西风卷帘的无奈,失落的人比黄花瘦的伤感中……
这种阅读对话策略,是学生能入情入境,在特定的情境中动情,与诗人长胜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
四、 独立阅读、勇质疑
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旺旺采用质疑、问难的形式,因此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时,教师应注意给出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提出疑难,并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等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一次次成功的月的体验中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
五、 拓展连接、再创造
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进行对话时,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与教材对话,还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相关只是经验以及其他各种教学资源来共同参与对话。这样,几拓展了文本的内容,有帮助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加深。
如: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春》后,可以要求学生口头仿写一篇以《夏》为题的文章,但学生虽熟悉夏天却不止从何处下笔,或者抓不住夏天的特点,这就体现了对话障碍。这时可以播放教学课件,如让学生听一夏为主题的音乐,欣赏描绘夏天明媚风光的画面,再让学生调动已有的记忆,吟诵学过的一些描写夏天的诗句,这样,就唤醒了学生对夏天美景的已有感知,无从下笔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见,客观文本的拓展,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是有很大帮助的
综上所述,可知对话是教学的本质,也是阅读的笨猪,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在阅读教学中应有的知道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与文本对话的策略与方法。并通过种种和谐融洽的“对话场”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素养,体会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