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正安县第三中学 吴敬佩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人们习惯称其为 “副科、小课”,导致地理教学非常困难,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愿学,课后不闻不问的局面。在我地区的中学里,还存在严重缺乏教具及其他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的问题,而在这种条件下,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条件来上好初中地理课,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虽然初中地理常常被忽视,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愿学,处于课后不闻不问的窘境。但是,在我们生活的身边依然有可利用的教学条件。本文根据个人实际教学经验认为,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条件进行地理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要上好地理课教师良好的素质是前提条件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二道贩”,而是一个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指点迷津的引路人。一个地理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那么,他的课堂教学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力,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利用地图,从已知到新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
学习地理的人都知道,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大千世界的繁多信息莫不可以缩存在地图的方寸之间,一清二楚。图文结合,既显直观、形象,又现综合、规律性。中学生学地理,很多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以前未感知的,只能通过文本来掌握,只有充分利用地图这个直观感性的教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平时就要左图右书,培养读图析图能力。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要转变“重文轻图”的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建立地图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去借助地图工具,而不是首先翻阅课本,将地图的教学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
三、引用国际历史事件,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讲课时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总之,在我们的身边,地理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积极合理地利用身边物品和资源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缺少教学工具、实验条件、只靠抽象讲解的学校,要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就只有合理开发身边资源和利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地理和物品条件,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地理教学“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系“全国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征文大赛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