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长沟中学 陈 圣 阳
新课标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一直站在课改的最前沿,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有关实例,谈谈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 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解说词。这是整套书的起始章节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中的习题。这个章节旨在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学生做这道题目时,学生给出的眼镜、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等富有创造力的回答都是很不错的。无论学生的答案是什么,笔者都会表扬他们一番。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给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在这里设计这样的题目,不但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其想象力,还能激发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 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以脑代手提高空间想象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例如,下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4㎝和3㎝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到长方体上和相对的顶点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 )。A.(3+2)㎝ B.㎝ C.㎝ D.9㎝
这是勾股定理与立方体展开图的综合应用,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长方体盒子,有的学生懂得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展开立方体,将立体图形变为平面图形,然后求解。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了图形在“展开与折叠”过程中的变化,亲自发现其结果的来龙去脉及可靠性,在思想和行动上逐步消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阻隔。所以,应该给学生一个活动和探索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 创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分析、探索能力
新课标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体现主体性、反思性、合作性等思想,要求学生学会“问题—探究—发现—推广”。这就把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规律、思考方法等,做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
例如,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从简单的三角形、四边形入手,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从而推导出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索、猜测、推理、验证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
四、 巧妙设计题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活动主要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这是数学的核心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例如,已知:一次函数y=(2m+2)x+3-m,根据下列条件,求m的取值范围。
⑴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⑵图像与y轴交于正半轴;
⑶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
⑷图像不经过第四象限。
很多学生可能会很轻松地把它做完,而且很有把握地认为答案是m>-1,m<3,m>3,-1<m<3,这样就做错了⑵、⑷两题,因为⑵没有考虑到2m+2≠0、⑷没有考虑到3-m=0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让他们考虑问题更加周到。
2.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例如,已知直线y=2x+1和直线y=3x+b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写出常数b可能的两个数值。
按常规,应该把y=2x+1和y=3x+b组成方程组,求出交点的坐标,确定b的取值范围,从而写出b可能的两个数值。而有的学生却创造性提出先求出y=2x+1与x轴的交点(-0.5,0)代入y=3x+b,求出b=1.5,然后根据图像可知b>1.5,很有创意。
3.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如图,L形的纸片,请用一条直线将其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通过考虑图形的对称性,可以画过对称中心的直线,共有3条,有的学生可能只找到一种或两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的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更佳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动手操作,积极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