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2013-05-13 18:38 文/覃誉清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5、13、11版

 

       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的特点,语言表述能力还未完善,说话的完整性、准确性、简洁性往往不够,而且习惯于用生活语言来表达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不但想说、敢说,而且能说、会说。而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与热情,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越感兴趣,学习的热情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图画应用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小鸡图,再说出图意:原来有4只小鸡,后面又来了3只小鸡,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通过多次的口头数学语言练习,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大概的数量关系:图中原来就有4只小鸡,后面又来了3只,用什么方法能算出有多少只小鸡?用加法?(求一共有几只鸡,是要把原来的4只小鸡和后来的3只小鸡合并起来)通过语言表述与想法,在头脑中逐步建立数量关系: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主是要把两部分的数量合并起来。最后列出算式,并说明“4、3、7”各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帮助学生分清数量关系,分析解题方法。通过这样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和数学语言表述的训练,把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使学生养成表述流利、准确、科学的习惯。这样既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学生为了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就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听课,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学习的有效率。
       二、增强教师亲和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第一、来自于教师,教师一方面比较威严,让学生敬而远之,学生不敢跟老师交流,多数学生因害怕说错而保持沉默。第二、来自学生本身,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第三、是来自于其他因素。如:当个别学生回答老师提问时出现偏差和错误时会受到一部分同学的冷嘲热讽,从而导致这一部分学生不敢再开口。
       对此教师要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学时充当学生的朋友与学习伙伴,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可近的,同时,师生间、生生间多互动。在这样的环境里,语言的交流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得到培养,同时树立起在课堂上大胆表述的自信。教师在课堂的导入、新知的探究、反馈讲评、巩固延伸、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都尽量采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使课堂氛围显得和谐;教学中适时运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语言来调节气氛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激发他们由想说到敢说的信心。
       三、教会学生语言表达的策略,让学生能说
       首先,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数学语言表述的策略,如数与代数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条理清晰地叙述算理、算法、概念、法则以及公式的来源;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训练学生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过程,对自己的推理和思考进行合理地解释。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有条理地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思考的策略,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以语言促思维,让学生能说会说。
       其次,经常引导学生用简明精炼的词语表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可使他们日积月累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学生有条理分析应用题的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就会把这个分析过程用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教学应用题时,仍然坚持让学生口述分析过程,逐步就会流利地表述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生在语言表述中提高了自身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者:贵州省遵义务川县分水乡王武完小)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