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磨”出来的思想碰 正文

“磨”出来的思想碰

2013-07-02 10:55 文/赵 若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7、1、B4版

 

                     ——团队磨课中深入文本解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要】“磨课”是一种集体性推敲、改进教学行为的校本教研活动。它能直接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激起教师的多元教学反思。在这堂课前磨、课后磨反复的“修正”过程中,团队教师经历的是一场“集体智慧”的融合。
     对文本的解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正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在解读过程中,从思想的分享到思想的辩论,教师的集体智慧产生碰撞,“磨”出了集体智慧的成长。
    【关键字】  磨课  文本解读  集体智慧  专业成长
       “磨课”的过程是一种反复学习、拿来与扬弃的过程。“磨课”的过程往往是“一群智者的对话”过程。每位参与的教师在陈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时,往往不是简单地要对某一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等加以肯定或否定,同时还或从理论视角或从实践层面表明自己的思考依据,也就是说,教师们是作为一个“评论者”的角色进入的。因此,“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生成和汇集过程,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成长和打造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它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最大地激发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潜能。
        一、思想的分享——“磨教材”之文本解读
  “磨课”的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是关键,只有深入的去“磨”文本,才能挖掘文本最大的价值。这也是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的基础准备。
        1.文本解读——与文本对话
       教师们只有深入的去“吃”教材,才能进行准确的文本解读,才能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美国教育家杜威有过这样的阐述:“一个真正把握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结构的人,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探究学习方法。否则,任何的生搬硬套,不论动机如何良好,只能导致两种结果,牺牲学生和败坏这种理论的声誉。”
        2.文本解读——文本价值的挖掘
  “磨教材”需要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那才能“磨”出文本的价值!以绘本《我也可以飞》为例,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去解读这本绘本,各自挖掘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点的观点进行分享(见表1):

       “磨”出来的思想碰


       二、“思想”的辩论——文本解读之文本价值的取舍
       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幼儿走进文本。但是我们既不能把幼儿的收获当作是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全然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又不能一意孤行,理所当然地把教师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因为无法真正落实文本的教育价值,孩子的发展便是空话一场。所以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并挖掘文本价值然后进行适当的取舍和鉴选。当然在取舍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
       ★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
       ★孩子的兴趣和现有的学习水平。
       ★孩子成长的需求和情感需求。
       ★“文本教材”本身的特点。
       同样以绘本《我也可以飞》为例。两位同课异构的教师在与自己的磨课团队深入解读教材,鉴选教育价值过程中,很好的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理念。在两次的探讨鉴选中,她们似乎进行了一场论据充足的非常辩论赛。教师们这种不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听取别人想法的过程,都是在学习和反思的过程:
       第一次文本价值的鉴选(见表2):

       “磨”出来的思想碰


       第二次文本价值鉴选(见表3):

       “磨”出来的思想碰


       三、思想的碰撞
  教学实践同样也是“磨课”的过程。过程中我们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或者新点子的运用,都不是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往往都要经过一番比较、辨析,选择、应用。“磨课”就是使参与者和任教者经历这样一个更深层次的教育思考过程。 “磨课”的最终结果是创建一个更为凝练、更具内涵、更加圆融的新教学。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聚集个人才华和集体智慧的螺旋上升的统一过程。
       四、集体思想磨出的启示
  1.“磨课”中的教学评论氛围是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融洽、平等对话的言论氛围。过程中团队教师轮流陈述己见,对某一有争议的话题,还可以自由辩论。“道不同,争相为谋”是“磨课”倡导的基本原则,那种搞“一言堂”、“绝对权威”的假“磨课”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2.“磨教材、文本解读”过程是一种辨析鉴选、逐步深入的探讨过程,它为建构和催生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生成教学机制提供了支撑平台。
       3.“磨教材、文本解读”的价值是凸现出一种对专业发展、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的追寻,它为打造“学习型组织”,促进共同进步,建设优秀教师群体增强了“源动力”和“凝聚力”。
      “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生成和汇集过程。从中受益的是每一位参与者。教师是学校发展、教学展开的第一要素,任何一种教学研究方式的展开,其终极目标应该都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贾令厨.《多维视角细读文本》[Z].温州市学科素养提升经验交流会,2012年4月.
    
[2] 姚宗岭.《如何进行磨课》[Z].姚宗岭工作室,2012年1月31日.
    [3] 蒋成荣.《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Z].祺祥阁的博客,2009年5月31日.
                            (作者:浙江省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