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教学应培养学生探究品质 正文

教学应培养学生探究品质

2013-07-19 18:05 文/文跃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7、15、B5版

 

    一、培养兴趣,激发探究力
     (1)变课本中的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习兴趣。例如“电池原理及应用”属于用实验加深理解类型的课程,教师在授课时可事先备好各种类型学生平常经常能见到的电池,在上课时出示给学生看,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这些电池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提供电能为我们所用,它们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构造呢?电能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而学生最初就会立刻被各种各样的电池所吸引,教师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力。通过实验现象产生质疑,探究动机自然而然的发生,使化学教学能有更好的效果。
      (2)总结规律,增强知识掌握力。例如,在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然后教师把学生的实验现象进行汇总,让学生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从实验中得出结论: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②要形成喷泉实验,关键是要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即烧瓶中的气体要么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大,要么能够与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让学生讨论能不能把喷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装,要怎么改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既总结了规律,又增强了知识的掌握力。
     (3)化学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提高兴趣。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例如在学习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时,在学生明白漂白的原理之后,老师提出问题:“空气中的CO2少,漂白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家里用漂白粉漂白物质的时候可以往漂白粉中添加什么物质以增强漂白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出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相对科学的思维创造能力。
       二、创设各种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1)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投入到探究问题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感知器官最大限度的被调动,激发其追求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建立自主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探究,使现代教学观念真正地体现,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教学成果。探究教学是从问题开始,而问题的来源则是怀疑。有疑问才是真正探究知识的开始。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敢于提出问题,而问题的情境的创设通常是提出问题的关键。如在讲解盐类水解时,先创设这样的情景:将一个泡沫灭火器拿到讲台上,让学生模拟灭火。而后将另外一个废弃的灭火器拆开,让学生能够观察到其内部结构,分析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应该盛放到什么样的容器中,然后给出原因。再列出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讨论是否可以将NaHCO3溶液用Na2CO3溶液来代替,Al2(SO4)3溶液用Fe2(SO4)3溶液来代替?学生就这些问题边阅读教材,边进行分析讨论,不但对有关水解知识进行了学习,还联系实际解决了具体问题,并且学到了部分消防知识。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都在互动,营造了一种兴奋、愉快氛围,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2)开放式探索与自身主动探究。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能力过程中,一般存在缺乏独创性的缺陷。以往的经验让我们知道,在已掌握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其实是没有学生跨越不了的障碍。只要教师能把已掌握的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架设好,其它认识方面的问题都是可突破的。自身主动探究的关键是学生能提出问题,有探索动机。教师则应该适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把蕴藏着的创造力和求知欲引发出来,转变成积极思维,再帮助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帮助完成新问题的探索。科学发展史让我们明白,提出问题更重于解决问题。如,“焰色反应”的实验,可先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然后让大家思考:什么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铂丝蘸取药品来完成这个实验?
       三、经常查找资料,养成探究习惯
       指导学生进行收集和查阅资料,或进行一些相关的实验,让一些问题能够自己解决。教学中会有与本节知识有关的内容,但这些知识又不是本节必须掌握的课业内容。为不使本节课的主题知识紧凑,可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来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分析,使本节课有了延续和深化。例如在学习SO2漂白性质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探究SO2能否使紫色的石蕊试液褪色;再如,在学习一些有机物性质之后,可以让学生去查找居室内的隐形杀手有哪些?各种诱人的烧烤中蕴含着哪些有毒的物质等等。与此同时学生学会了查找资料、积累知识的方法,还养成了不断自主探究化学奥秘的好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解决有争议和难度的问题,并能在此类探究中得到乐趣。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有许多有争议和难度的问题存在,此时,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而是应鼓励学生间相互进行讨论解答,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问题,理清思维障碍,纠正错误思维等。这种讨论,是对学生探究力进行培养的有效手段,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调动其对知识进行探究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贵州省务川民族寄宿制中学)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