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趣味性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正文

趣味性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3-09-05 09:53 文/杨 蕊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9、2、B6版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笔者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开展趣味性教学的基本前提。实施兴趣教学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双方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教学的方法相互认可。
       主题词:趣味性  提升素质  掌握   有效运用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启不发。意思是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主动式学习的功效远远大于灌输填压。无独有偶,国外也有类似观点,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向认为:趣味是最好的老师。
       由此可见,趣味性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科学设置授课方式、合理融合知识趣味、适当拓宽学生视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到对所学内容欣然接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觉理解和主动把握老师所讲课堂内容的要义和精髓,进而不断提升素质,陶冶情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现结合我平时的课堂教学,谈一下我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个人体会。
       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整体情况,要有一个细致全面的掌握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尽管这是兵法战事所要遵循的规则,但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为老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这些信息后再根据教材施教要求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细心的备课。
       不同的课程需要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只要灵活机动和紧紧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成功一半。比如,教汉语拼音“a.o.e”字母的读音时,可以引导学生处处与生活相结合,进行趣味性教学。如检查口腔需要张大嘴巴“a”,小学生会说肚子“饿了”,“饿”变成轻声就是“e”等。四声调的掌握一直是学好拼音的难点。教学时,让学生看着图上的小飞机的四种走势,配上动作来体会,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学生还可以根据生活中用语,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四声调。在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时,可以将故事与成语包含的数字有机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给这些成语“分大小”、“立门户”。如:( )心一意、( )话不说、( )山五岳、( )面八方等,可以分别填上“一、二、三、四”。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兴趣、乐于学习、尽快接受。当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师的要求,教师就应该因人而异,找出每位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而不是根据他当前的表现进行批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何乐而不为?
       二、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从源头上消除所谓的“区别对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笔者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开展趣味性教学的基本前提。实施兴趣教学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双方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教学的方法相互认可。也就是说,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是体现和实现“兴趣教学”的重要因素。倘若,老师仅仅按照成绩高低对学生进行优劣分类,就不可能平等地对待班内的每一个孩子,哪又怎能营造出真正的“和谐”与“趣味”?
       趣味性教学需要教师端正教学思想。不可否认,当前教师的工资、奖金、晋级等与教学成绩联系的越来越密切,社会上的各种不利因素也越来越多,给教育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笔者认为,作为人民的教师应时刻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排除外界的不利干扰,耐住寂寞,拒绝浮躁,用“师者”的行动和良知改造心灵和世界。不溺爱优生,不歧视差生,在开展趣味性教学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孩子们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等,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自信同时得到提升。
       趣味性教学需要科学的施教方案。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备课时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课堂授课进行科学设计,整理适合课堂教学的一些知识和趣味小问答等,将趣味性知识性巧妙地融为一体,以提问和讲述的方式在课堂上运用。力求做到师生感情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统一,知识与能力统一,认识的构建与趣味教学的统一。只有做到这些“和谐”与“统一”,才能够真正地开展“趣味性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这些新授课方式的采用既为 “趣味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也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的更新与新媒体的掌握运用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我相信,新媒体时代的“趣味性教学”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实用有效。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晋城第五小学)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