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千万别把课堂变成赛场——正确处理好小学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的关系 正文

千万别把课堂变成赛场——正确处理好小学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的关系

2014-10-20 14:31 金丽丽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10月21日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界定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所以体育教学,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本应该是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为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良好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但是,由于来自社会和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教师本身的原因,使得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出现了偏颇乃至畸形。那么,体育教学中究竟出现了哪些偏颇呢?出现这些偏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而出现了这些偏颇又该如何纠正呢?
       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最大偏颇是把体育教学的课堂变成赛场。过多的竞赛活动是让小学体育教学出现畸形的主要原因,由于要应付竞赛,并要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所以,体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上级组织的竞赛事宜而展开,“竞赛”成了这几年学校体育教学的新的“指挥棒”。
       在竞赛这个“指挥棒”的指挥下,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应付竞赛上,认为体育本身就是一项竞技活动,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而运动技能也只有在竞赛中才能得以发挥,只要把竞赛搞好了,在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体育教学就算成功了。从而忽视了健康教育的目的,歪曲了课堂教学的含义,这样,真正放在研究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精力就少了,规范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体育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少了,于是,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得不到很好的传授,学生的体育个性得不到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和锻炼方法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健康人格、体能素质得不到培养,学生的健康得不到保障。
       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竞赛活动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急功近利的观念作怪,由于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基本上都是隐性的东西,无法在某个阶段里面判断某个区域,某个部门的教学的成绩,所以,某些主观部门只好运用竞赛来检测,用竞赛成绩这个显性的目标来衡量,并用以彰显管理的成功。其二,社会对学校的进行衡量的标尺,社会对学校评价好与不好,总要用一些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如小学,现在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采用就地入学的办法,无法从升学这个角度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而音、体、美的竞赛成绩是宣传学校的最好载体,所以,学校也就热衷于各项竞赛,以显示自己学校的实力。针对这些原因而造成小学体育教学的偏颇,又怎样才能扭转,让小学体育教学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呢?
       首先得转变观念,一方面要继续认真学习《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的价值不仅是为了获得好的比赛成绩,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有一个健康体魄和终身健康的体育意识。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育,想通过几次竞技比赛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 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所以,小学体育教学,必须从观念入手,摒弃旧的体育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新的体育教育理念。
       其次正确处理好竞技比赛和课堂常规教学的关系。我们知道,体育可以分为竞技体育和体育教育,所谓的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智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比赛;而体育教育,则是教育的概念。即狭义的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所以,小学体育教育,就应该着重抓好课堂教学,同时适当参与一定的体育竞技比赛。
       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会运动锻炼方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运动锻炼意识。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个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的学习愿望驱驶下,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时,教学任务才能得到顺利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独特享受,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及学习兴趣的动力。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学生,才对学习有兴趣,有动力,教师只有千方百计使学生“享受成功”,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改变教学思想。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自主探究,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运动锻炼的技能,为一定的运动竞赛打下良好基础。
       注重技能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课程标准》专门设有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并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教学是重点,它关系到体育课能否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关系到体育课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并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因此,正确认识运动技能教学并贯彻实践,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要做好小学运动技能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学生主动地体验、感悟教材,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有了属于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小学体育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意识,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提高运动能力和竞争力量打下良好基础,但千万别把现在的课堂当赛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3】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吴忠海 我国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思考 体育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四小学)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