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
sitemap
tags
首页
>>
课改前沿
>>
如何调节课堂教学气氛
正文
如何调节课堂教学气氛
2014-12-06 15:53
文/王海波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11月21日B3版
在十几年的辛勤耕耘中,我总结出一条不成文的规律,那就是,要想教好学,首先应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满意程度。
什么是课堂教学气氛?从《教育学》《心理学》上查到的概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占优势的情绪。有时积极活跃,有时拘谨、刻板,有时协调融洽,又有时冷淡紧张。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优势,可以把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对抗型三种类型。
对抗性,表现为学生与老师对立,讨厌上课,敌视老师,故意在课堂上惹是生非,你让他东,他偏西,你让他打狗,他偏打鸡,迫使老师分散课堂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消极型,表现为学生死气沉沉,没有生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愿动脑、动手、动口,听之任之。害怕困难,不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堂教学。
积极型,表现为生龙活虎,精神抖擞,对老师额的提问,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对问题善于理解而有创造性,能举一反三,与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作为人类工程师的我们在课堂上要采取积极型的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备条件。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最重要的是备好一节课的开头。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就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好新闻要写好评语。开头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比如讲富兰克林的作品《哨子》,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不要为不值得追求的目标付出过高的代价,我根据生活实例,分析课文,插入了巴尔扎克《葛朗台》及莫泊桑的《项链》。
二、不歧视差等生
教育上经济与成绩挂钩、奖金与升学人数对现,成绩与个人晋级、评先等有直接利害关系。这打破了大锅饭,铲除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消极局面,但同时也确实有弊端,成绩好的同学倍受宠爱,成绩差的挨训,受白眼,这种误导和过失,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抗情绪,甚至造成学生流失。这是教师的失职,我们是园丁、学生是花朵,为什么不去修枝剪叶、浇水、施肥,让他们茁壮成长呢?“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园丁的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放在一起,开展“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征文评选活动。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也有所长,为了让每个人都尝到胜利的喜悦,开展了“五个一”活动。“五个一”是: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或毛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项体育强项,一项劳技发明。
三、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
教师在讲课时,应保持一定的节奏,注意标点符号,抑扬顿挫,讲得太慢,像催眠曲,学生会昏昏欲睡;讲得多、重复,学生会厌倦,干些别的;讲得太快,又会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能理解知识,感到受挫,从而造成压抑状态或者会引起对立情绪。可见,教学节奏应有所变化,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调整节奏。
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最后我是这样给大家讲解的:“它包括了更深沉、更浓烈的感情,这是作者披肝沥胆的直述,噙泪泣血的倾诉,刻骨铭心的思念,不啻在我们心弦上五指齐下重重一拨,撕心裂魄的訇然一声之后,袅袅余音便久久荣绕于我们心头!
我的声情并茂的朗诵,抑扬顿挫,使学生听的专心、入神。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该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满堂灌”,学生将会产生消极地情绪。初中学生身心都处于急剧发展阶段,既没有脱离儿童的天真幼稚,也没有完全具备成年人成熟,对社会诸多方面的认识都处于朦胧状态,这就需我们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潜伏在大脑中的能力自然地释放。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学生自我活动、自我实践,如讲《核舟记》,我找了四位同学,一位扮苏东坡,一位扮鲁直,一位扮佛印,按文中的叙述微动作,另一位读课文,其余学生听、看,在很短时间内,学生便能背诵。
实践证明,事事都越俎代庖,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像溥仪皇帝三十岁却不会系鞋带。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主体作用
五、注意师生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和彼此信任,当学生喜欢老师时,即使对老师的某作法有意见,由于要维护人际间的良好关系,也会不由自主地改变看法。如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家庭的政事》中冰冰和老师,冰冰对周围的人都产生敌意,但却尊敬老师,这是因为老师给他爱,他也用爱回报。因此,教师对学生主动表现出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积极地课堂教学气氛。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所说还不够,还需教师们多观察、多实践、多探索、多领会,使每一节课都吸引学生,调节好课堂气氛。
(作者:河南省安阳县辛村镇三中,为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学力素质水准新课堂教学与研究”课题实验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01)
相关新闻
王海波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中华文教网www.zhwjw.net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中华文教网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中华文教网
(www.zhwj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中华文教网
部分文章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妥善处理。
焦点阅读
艺术葫芦的形成
寰宇诗田——世界诗人诗歌作品展示之八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频道精选
碳氢核肥助力夏邑蔬菜种植高质量经验交流会召开
一份劳育“责任田”,拓展教育新空间
湖北京山三阳中学开展国庆假期安全教育活动
湖北京山三阳中学开展“烈士纪念日”系列主题活
碳氢核肥商丘首家县区运营中心盛大开业
“品读孝乡 放歌和也”艺术之旅·第12届中国作
“庆国庆,迎新生”文艺晚会在安吉县上墅私立高
湖北京山三阳中学:岁月如歌守初心,勤学乐研展
凌晨寄语(之四十八)——守正与创新
汤红辉的诗
下一篇
下一篇: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电话:18610236845
客服qq:
421808130
邮件:zdkw2005@163.com
京ICP备10012388号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