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翼城三中 席新娟
新教材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针对翼城三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教师、学生、教材的三个情感源,最大限度发挥情感效应。
一、精选教学内容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引起他们积极情绪体验的,首先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当然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选定的,但任课教师仍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原电池》一节,即从一节干电池可使灯泡发亮引出问题:能否利用所学知识自己来设计一个电池呢? 学生尝试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实验。 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Cu、C、Zn、Fe交叉作电极,利用相同的材料作电池,用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改换成非电解溶液等完成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对原电池的定义、原理、实质、形成条件、一般规律等有了正确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解剖干电池,认清干电池的组成。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新知识分析、归纳、解决新问题——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巧妙组织教学
将教学内容有机的组织起来,以体现内在的逻辑联系,更重要的要显示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关键要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超出预期地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使学生产生惊喜,得到意外收获。
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三、教学方式灵活
教学方式包括教学的模式、策略、方法等,在国内外各种教学理论中,有关教学模式及衍生的教学策略很多,教学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各领风骚。以计算机为主流的现代教育技术,方便快捷,自学自乐,交互性强。
例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了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 ,但不同的盐溶液酸碱性却不同。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深切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