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浅谈作文课上的情绪调控 正文

浅谈作文课上的情绪调控

2010-10-27 08:44 唐成龙 8月2日今日文教A11版

浅谈作文课上的情绪调控

/唐成龙

    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内心体验,从实质上讲是人对周围现实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人的情绪时时发挥着一种动力的功能,既可能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减力的.兴奋。快乐、满意,这些积极的情绪是人们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厌恶、畏惧、不满、这些消极情绪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致使人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作文课上,我们要下功夫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情绪”。根据他们情绪的特点,努力充实作文课上积极的情绪,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抑制学生消极的情绪,有力的推动全班学生主动,认真地观察,积极思维,踊跃地、兴趣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的。

     一、以情育情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作文课上“情绪生活”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所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生活都会互相感染。1. 教师在课堂上应充满激情,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和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的那种高涨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而“教师要想得到儿童那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如果教师情绪不佳,说话有气无力,教学漫无目的,那么你的冷淡态度很快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无精打采的消极情绪。这样的课堂,肯定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学生是不喜欢教师这种毫无热情的表现的。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冷漠态度也说明教师本人对作文缺乏认识和勇气,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尽到责任。因此,,我要求自己上课时始终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做到移请入化,春风化雨;2,教师课堂上的热情应出于内心对学生发展的真心实意的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体现在真爱上,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要有真心付出,用真情对待学生,尤其在作文课上,教师要身先士卒,用饱满的热情,感人的心情,倾注到作文教学中去。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身体不佳的时候,也要抛弃烦恼,打起精神,用笑脸面对学生,不把课堂外的喜怒哀乐带进课堂,对作文教学要真心诚意的热爱,而不是煞费心机,装模作样的“表演”,虚情假意是不可能激发出真情实感的。

       二、以境激情

       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征,环境影响是产生情绪的重要信息源之一,环境的各种因素对情绪的产生具有综合性的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师生心理沟通、情感融合的“和谐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体验,激荡情感,过着情绪轻松,心情愉快的生活。心理学家指出:“学生厌恶模式化,喜欢多样化,厌恶呆板、静止、喜欢变化,发展。”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去激情。.

       1,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作文课上,我总是借助图片、音乐、投影、录象……等一些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渲染情境。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主题是“说不尽的桥”,在写这个单元的作文时,很多学生选的题目是《家乡的桥》,写作前我让学生先去参观,实地观察,作文课上先让学生抓住桥的结构特征,画一画家乡的桥,再说说,我为什么这样画。最后,按空间顺序。播放桥的全景录像。通过游览、画画、观看录像,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一幅色彩鲜明的大桥全貌图,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情绪也高涨了,表达的欲望就更强烈了。此时,再让学生习作,就会有较好的效果.

       2,采用形式多样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习作都有具体的要求、标准。因此,要写好作文,应训练好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练习作文也是多形式、多体裁的,如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引导学生编迷猜迷、帮助学生捕捉、描述事物的特点。有时,辅导学生在作文课上实验或制作,或讲故事、说相声,演示模型玩具,让他们在活动实践中观察、思考、感受、体验——这样,学生就思维活跃,情绪高涨,要是教学需要或条件许可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实地观察。

       3,调控情绪生活。实践中激情要十分谨慎,要做到适时适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切鲜明的,非同寻常的事物,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来看都是很诱人的。但是。如果教师不善于运用。都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实践和研究证明:教师讲课如果过分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学生过度兴奋。如果学生大脑中的“情绪区域”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兴奋就会消失或转移。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驾驭课堂,要根据教学要求控制学生的情绪生活,使课堂始终充满积极的情绪。

       三、以需生情

       人的情绪与需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学生作文时,由“要我写”上升为“我要写”。他们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自觉能动性增强,他们会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任何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出于自己的需要,而任何需要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也就是一定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或个体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涉及到作文心理发展问题上,起动力作用的需要形态,主要是动机。学生作文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一种内部动力,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1, 唤起交往、倾吐的需要。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孩子们最乐于游玩的地方,但是,如果等游完了再布置作文,,学生往往会产生厌恶情绪,作文质量也不会很高。我是这样做的,在告诉大家要游玩的同时,把作文的要求告诉大家,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任务去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肯定会仔细观察,有意记忆,回到学校后,我先让大家说,你参加了哪几个活动?最喜欢哪一个或者哪两个活动?活动是怎么样开展的?这时的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发言,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欲望,平时上课不发言的也举手了“差生”也没有了自卑感了。最后,让学生自己写,写整活动中大概情况,其中,着重写好一至两个活动过程.

       2,满足求成需要。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引起愉快的效应,促进他们作文兴趣,动机的形成。因此,我总是不断创造机会,开辟场所,以满足学生好表现的欲望,我经常让他们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习作,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或其它部门投稿,在班中开辟发表“作品”的园地,编印日记选集等,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丰收成果。这样,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增加了动力,而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既激发了兴趣,又增强了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感到作文不但是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作者: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三中学)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