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正文

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2010-12-22 08:38 朱小明 今日文教12月20日A7版

       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甘肃省清水县陇东乡中心小学    朱小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的目标要求: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训练的。

一、要有明确具体的朗读目标。养成习惯。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读前,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句,读通读顺课文。朗读过程中,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二、 熟练朗读,掌握节奏 .朗读形式要多用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也会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读清晰。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课堂上,我通过放录音磁带或范读,让学生掌握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拿出一个语段,让不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好坏。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桎梏,由单个的文字换位到整篇的文章。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三、 感情朗读,体验情境 
    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我要求学生掩卷深思,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的感受。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感受到。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能把这些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如《飞夺泸定桥》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制作课件,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激情的背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朗读、吟咏,符合汉语言特点和规律,有的靠讲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对于每一篇文质兼美且能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章,我觉得都应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不断加强自身内心的体验,达到内化的目的。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