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十法 正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十法

2011-02-16 11:19 黄富渊 2011年2月14日今日文教A6版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十法

广西永福县百寿镇初级中学  黄富渊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那么,如何提高呢?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总结了如下的十种方法: 

一、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

陶行知说:“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育家贝尔纳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个性潜能才能得到释放,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人格,为学生提供“七嘴八舌”的发言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为学生创设竞争的情境和平台

布鲁纳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老师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如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如朗读、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记格言警句、听写字词、背诵古诗文、默写成语等小竞赛,可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语文课堂。其中,笔者认为,小组竞赛的形式较好。因为,独学无友,进步自然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志才能成城。因此,老师应把学生按优、中、差等情况进行搭配,以便形成势均力敌的竞争局面,有利于竞赛的公平进行。

三、创设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俗话又说: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个体人格的需要。

四、创设能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巧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

五、 故意创设错误性的教学情境

西方有谚语道:“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铺的都是错误的鹅卵石。”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视情况故意为学生创设“搭错梯子爬错墙”的情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的矛盾,激发学生产生寻求真知的迫切愿望,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动脑、动手,自己去推敲文本,去探索,去发现,直至走出错误的迷宫。这比教师简单的塞给他们一大包知识,灌进一肚子理论和思想更有好处。

    六、创设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情境

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在回答问题、作业批语中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喝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筛选正确的信息,理出课文思路,掌握文章结构,领悟作者意图,最终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

七、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它的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语感训练,都具有综合性、形象性、情感性、实践性的特点,如果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完成这一颇为艰巨的教学任务的,因此,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整体优化语文学科的电化教学过程,很有必要,而且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

    八、教学中要善于以旧引新,以旧孕新

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学习方法的知识”。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中外名言,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去组织教学,把学生置于运用己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在教学新知识时,应从已有的知识点入手,以旧孕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把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九、营造活动育人的教学情境

冰心先生说过:“悟尽苍生是语文。”叶圣陶也曾讲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培养语感”。研究表明,儿童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因此,语文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 

    十、努力创设创造型教学情境

href="http://www.sky268.com/" 教育家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而“想象是创造之母”。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敏感性对发展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例如,补叙课文、续写童话、虚构故事、故事接龙、补换结尾等,不仅能激发学生作文动机与兴趣,而且可以激励学生写出内容丰富、富有想象力的文章,既训练了语感,又培养了创造能力。 

    上述十法,是为笔者对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心得体会。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