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2011-12-05 16:04 程娟 杨易华 2011年12月5日今日文教A15版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安团实验学校  程娟  杨易华

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审美的内容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基于两点,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导学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图画入境法。《火烧云》描写的是夏天傍晚的自然景象。“火烧云”之所以值得描写,就在于它美而多变的色彩和形状,发人遐思,令人神往,给人美的享受。可惜从出现到变幻、消失,时间极短,不易看到。如何再现自然美呢?我采用了“对文作画,评画学文”的方法,让学生如其境、会其情。 

   2、表演入境法。《荷花》后部分写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表演“荷花舞”。让全体女生都饰荷花,其中一个当作者;选两个男生,分别扮蜻蜓、小鱼。学生朗读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表演。 

       3、对比入境法。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教学《西门豹》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因素的课文,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 

    三、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所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这样就会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