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正文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1-12-06 15:25 雷燕 2011年12月5日今日文教A2版
                                                    文/雷燕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习其它各门学科,获取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四有”人才,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下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初步探讨。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教师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产生“顿悟”之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了然于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所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

  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了思想感情不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在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了。

  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智能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智力”指人的聪明度;能力属心理学范畴,指办事的本领。有的人智力发展较早,有的人发展较迟些;有的人能力较强,有的人差些。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课文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根据不同认识事物的规律编排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师应凭借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训练,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输导,使之各有所进。

《田忌赛马》中的孙膑为什么那么厉害?那样有绝招?《捞铁牛》中怀丙和尚也那么行,想那么好的办法拖回铁牛?《做,风车的故事》中卡特为什么说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这些都是训练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智力的好课题。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教学过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力争取得好效果,不满足于字词名段篇的训练,要启发学生钻研教材蕴含的哲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拘泥于“雪化了变成了水”的常规,激励学生更上“雪化了是春天”的一层楼。

(作者:湖南龙山县第三小学)

  

相关新闻

雷燕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