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让语文走进生活 正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

2012-03-19 09:34 魏俊英 2012年3月19日今日文教30版

河南省滑县城关镇欧阳初级中学   魏俊英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教育工作者已经发现了作文教学和实践在应试教育所要求的模式下存在的弊端:

一方面,中学生作文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不能深入挖掘客观事物的深刻内涵;有的学生为完成任务胡编乱造,甚至不惜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内容、题材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割裂了生活和写作的联系;课外涉及的知识面较窄,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差,所写文章辞不达意。

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边热衷于章法技巧的训练,一边又拿“考试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修枝剪叶,单凭借手中的一支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单项的评价(通常学生只是注意老师给的分数、等级或者老师所给的盖棺定论式的评语),这种做法又怎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呢?

我认为,作文的教学和实践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前人在现实的写作实践中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即创作必须立足现实生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自觉地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不能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要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不能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还要善于深入外部世界的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地了解内部世界,能观察自己内心的感受,即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灵性的,这种感受才是真实的。观察决不能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形式上,必须融入作者自我内心体验及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必须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创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做生活笔记,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人们往往把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归结为他们两点一线,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积累、体验等。事实上,中学生已经阅历了很多,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他们误以为这些不值得拾取和珍藏。

二、提倡个性化,鼓励创新。

提倡个性化作文,鼓励创新,能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负担,特别是现在开放性、个性化的话题作文,更让学生们尽情尽兴有话可说,这有利于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整体水平的提高。告诉学生,我们有必要去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文章,但不要迷信于范文,不要因循守旧,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努力写出自己想写的话,文章的风格应因人不同而摇曳出五彩斑斓的风采。

三、树立为文的高度责任感。

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为文的高度责任感,彻底搞清楚为何而作的问题,不再出现为作文而作文的敷衍、应付状况。将写作与自我需要、个人兴趣、情感的发展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深度地介入生活,自觉地联系生活,也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折射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文章真实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总之,语文写作教学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语文教学生活化,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新闻

魏俊英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