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浅谈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 正文

浅谈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

2013-06-01 08:37 文/ 刘丽华 胡志萍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5、27、A10版
分享到:

 

       勤劳是人类特有的品质,劳动是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做人的起点。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人们也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从来不参加劳动的人就不懂得劳动的美。从不动手扫地,收拾房间的孩子,就不懂得真正的环境美。我们要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情趣。
       童年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正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呢?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 培养孩子“劳动光荣”的意识
       孩子要形成勤劳的品质,需要具有“劳动光荣”的观念。爸爸要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拥有一种充实、幸福、愉悦的感觉。劳动给孩子带来了美好的体验,孩子也就会喜欢上劳动。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是孩子要从小铭记于心的。要让孩子明白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人的劳动是创造世界的活动。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劳动的光荣、伟大,从而乐于做个勤劳的人。
       二、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的自我服务也属于劳动范畴。家长鼓励孩子从小学会生活自理,就是在鼓励孩子劳动。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学一件,都要先由家长示范,尔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
       一般说来,从二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五六岁,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尤其独生子女)能及早摆脱对大人的过分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三、 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劳动
       孩子在幼儿期好奇心和模仿力很强,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务劳动充满了热情,我们家长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家长别怕孩子干家务活慢、质量差,孩子的技能是在反复实践中提升的。家长多给予孩子鼓励,才能够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让孩子在参与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四、陪孩子多参加公益劳动
        带孩子或让孩子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条途径。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学校或社会团体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也可以带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发报纸、取牛奶、照顾小朋友等。
       总之,劳动能够提高孩子的技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孩子的许多生存技能都是在劳动中获得的,劳动可以给孩子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劳动也能让孩子感到充实、幸福,还能有效调节大脑。孩子不能只一心学习不爱劳动,劳逸结合才能发挥潜能。实践证明,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他的综合能力才会显著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文水县第三实验小学)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