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名家>> 寄情自然写丹青 明净素雅见真谛——论著名画家李洪岩先生艺术之道 正文

寄情自然写丹青 明净素雅见真谛——论著名画家李洪岩先生艺术之道

2014-10-18 14:10 林膑 郑兴伟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10月10号B5版

       寄情自然写丹青  明净素雅见真谛——论著名画家李洪岩先生艺术之道

       观李洪岩先生的绘画作品时,令人心扉敞开,眼界顿宽。他的作品不论山水,还是人物画都用笔精细而不失法度,在把笔墨化为人格,又把人格化为笔墨的同时,表现出平静伟岸和庄严肃穆之气,及明净素雅的艺术语言魅力,给人予静谧而安详之感。
       他的山水画以山林图式为主,体现的是古代文人寄情山水,寻求出世的梦想,带给内心一份安然与恬静。使人感到了他内心深处对安闲舒适生活的向往,许多作品中不乏隐居山水、林中屋舍、智者对弈和自耕自食等场面,赋予了一种人文精神,也是在中国特有的温柔敦厚的传统山水画中,讲诉着自然之美,展示着中庸之道。也可以看出他在出入自然山水中,修禅悟道,将自己归为自然地一部分,于孤寂中自见内心的繁华,忘记俗念,忘记心机,将自己的精神气质锤炼得清澈通透于青山绿水间感受适宜的生活。
       当然,李洪岩先生的山水画,是在很好研读了隋、唐、五代、宋、元的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一直以画可居,游历于山水之间。重视古法,发展墨色,从而丰富了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形成了独自的特点。这一点在作品中清晰可见,如树林、山石、瀑布、飞鸟等,清淡秀润的笔墨表现他“精于玄,诣于禅”。他对禅宗深有研究,禅是中国化了地佛教,它在美学上主张在中庸中求和谐,在雄健中求充实。禅宗有几分人间温暖的烟火之气,注重日常生活的平凡、平淡,不张扬、不寂寥。一切都在自然地节奏中慢慢地展开着、生活着,正像宇宙中真切而平凡的芸芸众生。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品格情操融入于创作之中,以心传心,以感传感,沉醉于如梦如幻的妙境之中发出对宇宙的哲思。笔墨之美,意境之深,抒发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天地自然之道的体悟。
       李洪岩先生,号山石居士。河南省驻马店市人,1971年1月出生于书画世家。早年随夏光明和夏光照两位大师学习山水和人物画,就读于河南省艺术学院。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剧团画舞台布景。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笔耕不辍,沉浸在山水人物画之间,并研习明四家和清四王画风。悉数涉猎,广泛汲取营养,注重兼收并蓄。先后于1990年至1992年在东北长白山写生,主要画茂密深林和白雪皑皑的雪景;受著名画家张大千画风的影响,1994年专程到敦煌莫高窟从事佛像临摹,熟练掌握了人物线条、造型、荷叶描、高古游丝描等高超的艺术技法。为了进一步开阔眼界,在敦煌从事临摹创作三年后,又转到新疆去画浩瀚的沙漠和西域风情。他的足迹走遍了天山南北戈壁荒野,感受自然造化,对这里的风物人情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体验自然万物的博大与浩瀚。在经过持之以恒和锲而不舍的追求与努力下,他的绘画艺术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风格多样。在形式感和笔墨上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展示出个人情怀和造物美景的有机融合,反应他挚爱生活,把宝贵的创作精神融于他所创作的点滴之中,并着力把握住“时代精神”的艺术特点,将自己对大自然、对人生的感悟在笔端中描绘出,无疑是艺术家对时代精神的呼唤。

       寄情自然写丹青  明净素雅见真谛——论著名画家李洪岩先生艺术之道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创作的作品《江南春韵》山水画,此作蕴藏着画家喜悦的心情,画面节奏明快,迂回别致,层层写来,万里浮云远远而来,青山连绵,矗立天外,直插云霄,飞鸟翱翔,小舟徐徐,江河缓缓而过,岸边绿柳飘拂,色调变化鲜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江南的近景和远景,秀丽多彩,妩媚动人,景中寓情,情中景现,山水交辉相应,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一切都在自然中慢慢地展开着,把表现的事物的形象和意境结合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更是将个人情怀和造物美景恰到好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来,洋溢着一股灵动之气和温雅之风,使观者有一种置身于壮美山川的感受。他的画风整体来论,虽没有浓墨重彩之感,但却有长风出谷之气,胸襟放达,涵盖万物;笔势行云流水,藏珠玉之辉,韵无穷气象,如沐浴春风,造和谐之美。
       李洪岩先生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翰林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百强书画家、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协会副主席、殷商书画院副院长;作品在中国书画报、科技报、现代教育报等数十家媒体刊登;上百幅作品被南京、上海、成都、银川等博物馆收藏,还被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政要名人收藏。
       李洪岩先生的画作,注入的是真情,写的是心声,充满了中和之美。清馨、质朴、平和、秀雅,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艺术感染力,让人产生出亲切感和温馨感。这样的画家靠脚踏实地的走下去,就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
                                                                                       (记者 林膑  郑兴伟)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