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师名校>> 从宁夏到北京、从私立到公办的一所名校 正文

从宁夏到北京、从私立到公办的一所名校

2012-03-06 10:13 闪世昌 2012年3月5日今日文教2版

从宁夏到北京、从私立到公办的一所名校                             文/ 闪闪世昌与见培炎校长

                                                    文/闪世昌

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和著名的爱国人士,傅作义将军在奋勇抗日、北平和谈、绥远起义以及水利建设等诸多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已彪炳史册,但也许有人还不知道戎马一生的傅将军还是一位热心办学的教育家。从1940年在宁夏创办奋斗小学到1956年北京奋斗小学转为公办小学,前后历时17年, 傅作义将军热爱教育之心世人可见。“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他十分赞赏这句话,并有一套完整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至今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一、傅作义将军为什么要亲自办学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在与日寇顽强作战中,傅作义深感那些为国阵亡、伤残将士的子女生活和入学的问题急需解决,“为国家育人才,代干部教子弟”成为他发展教育的初步设想。于是傅作义在军中成立“共济会”组织,把节攒的军费和百灵庙抗战时全国捐赠的慰劳金集中起来,让他的经济专家王国英开办工厂,把赚下来的钱定名为“奋斗基金”,以此筹办学校;以能“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乐事。

这和傅作义自幼热爱学习很有关系。他六岁时进私塾,受启蒙教育。1905年入山西省荣河县立小学堂,各门功课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深得父母喜爱。1908年入运城河东中学堂,课外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小说,书中人物的忠义行为和爱国精神使他受到薰陶。1910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翌年在太原参加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少年革命先锋队”。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太原响应起义,傅担任起义军学生排排长,随起义军赴娘子关抵御清兵1912年,傅作义由太原陆军小学保送入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中学,除学习军事课程外,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如晋楚城濮之战、楚汉城皋之战、孙曹赤壁之战等,产生浓厚兴趣。1915年,傅以优异成绩毕业,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他一如既往,学习刻苦努力,守纪律、讲团结,尊敬师长。所有步兵四大教程及典范今、射击、马术等,考试成绩均优。特别是射击,弹不虚发,名列全校第一……

 多少年之后的傅作义,回首往事,仍以学习为乐,更以学习成绩好为荣,他渴望自己部下的子女都能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报效祖国。

二、办学的艰苦历程

1940年初傅作义在宁夏黄渠桥开始创办奋斗小学,是一所私立六年制随军眷属子弟小学。有六个年级17名学生、教师4人。虽然条件艰苦,但也基本解决了一些前方将士的后顾之忧。校长蒋志伟女士是傅作义将军部下一位高级将领的夫人。蒋校长为学校创作了校歌:       

“贺兰山下,黄渠桥边,一群活泼儿童在这儿学习。长官的爱护,师长的指导,把我们培养成一批小战士。父兄们在冰天雪地里杀敌,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好好成长。”

1941年学校迁到宁夏石嘴山。1943年奋斗小学迁到绥西陕坝与私立奋斗中学合并,改名为私立陕坝奋斗小学,已初具规模。傅作义兼任中学和小学校长。雄伟壮观的校门巍然屹立,两侧墙上醒目的大字是“德智体兼修”、“教学做合一”。这10个大字正是傅作义的办学理念。校园的西边是小学部,东边是中学部,后面还有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小礼堂和设备齐全的运动场。在占地109亩的校园里,有20几亩的菜园子在最后边,还有豆腐房、磨坊等。这里既是学生的劳动基地,又是住校师生的副食供给场地。据校友袁俊慧回忆,有一次学校搞了一个小活动,叫做“抢蜡烛”。学校为每班准备一包六支的蜡烛,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早到校区抢领。抢到蜡烛的学生与后来的同学一同“秉烛”早读,心里美不待言。一支蜡烛的活动,是为了养成学生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傅作义先生不仅是赫赫有名的战将,而且还是一位儒将。他考虑到学生由于出身各个家庭的不同,进校后会有“攀比”等现象,会影响学习和团结友爱,便决定按他对部队“官兵生活一致”的要求让学生过士兵一样的生活。学生全部住宿在校,同在一盘土坑上睡觉,同在一口大锅中吃饭,主食以糜子米饭为主;副食也很单调;吃饭时在操场就地而吃,如遇风雨天搬回教室,听口令“开动”才能用餐,做到“食不言、寝不语”。不许特殊:就连傅先生的弟弟傅作维、儿子傅亨、侄儿傅瑛、女儿傅克庄也不例外。得到家长们的好评:不显高贵低微,彼此如同亲兄弟姐妹。

 每天“朝会”(早点名)诵“校长八训”:(1)要有科学的头脑;(2)要有活泼的体态;(3)要有愉快的心情;(4)要有强健的身体;(5)要过朴素的生活;(6)要用明白而坚决的语言;(7)造成互相合作的团体;(8)养成说实话、做实事的风气。 

 “夕会”由教师讲话;晚自习后熄灯前坚持“四反”:反问自己“我坏了吗?”、“我病了吗?”、“我学会了吗?”、“我会用了吗?”,然后点评当日的好人好事,对违犯生活规范的不良行为予以批评。

 寝室的卫生、环境的整洁,由学生自治会负责检查评比。星期日上午坚持进行“内务”大检查。十时才开始放假,方许上街回家,晚自习前必须回校。当返校时检查学生携带的物品,如发现带有零食、小菜、水果等,一律没收。对无故晚归者酌情予以罚站,或以戒尺责打等体罚。

傅作义先生“尊师爱生”,曾多次到校巡视、听课,他能呼出许多学生的姓名,使师生深感亲切。每年节假日宴请全体教职工,勉励其恪守教育岗位,加深教学研究,培养建国人才。他说:“我们要悲悯因抗战失学子弟的可怜,我们要觉得他拼命努力的憨态可爱,我们不嫌他资质差,我们不恨他习气坏,我们要把功课教完,要教他学会,要教他会用。总而言之是要负责把他教育好。”全体教职员都能深深体味此情此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抗战胜利后,随着直属团的迁移, 傅将军又先后在归绥、张垣、北平开设了奋斗小学。1948年增设的北平奋斗小学最初选址于复兴门外公主坟西,同年冬季张垣奋斗小学与北平奋斗小学合并,于1949年春迁到复兴门内裤子胡同(现名库资胡同),改名为北京市私立奋斗小学。傅作义担任校董事会董事长,聘任原校务主任唐自强将军为校长。傅作义在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长等国家要职的百忙之中,依然满怀爱国、建国热情,为解决失学儿童就学,学龄儿童入学问题,于1950年起大力扩展奋斗小学,从1950年至1952年三年间,先后购置原学校邻近的库资胡同14号、甲5号、邱祖胡同甲37号房院三所并进行修建,并逐步改善教育环境和设施。1954年为贯彻北京市委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五四决定”,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除了每年冬夏服装照发和建成单身教师宿舍、教师食堂外,又筹办托儿室及集体包租教师家属院,解决了教师住房困难和后顾之忧。1956年奋斗小学改为公立时,校舍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二,体育设施、教学仪器、挂图等基本具备,学生也由1949年一至六年级的6个班186人增长至1956年的19个班860余人。教育质量及校风均为家长及社会人士所称许。

傅作义将军亲自指挥校产的移交工作,于195696日召开了最后一次董事会议,决定以他个人名义备函呈报中央统战部,将北京校产及银行的奋斗小学基金存款,本息人民币23万余元,及由董事会管理的校办企业天津中国油漆厂全部定股值一百万零五千五百四十一元,附定股领息凭折一份,开列校董会移交清单,上交国库,支援京津两市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由此也可看出傅先生办学一心为公、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布衣将军”的高风亮节。

三、奋斗小学公办之后的发展

公办之后,奋斗小学曾经易名,但革命传统作风不变,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并成为家长学校先进单位、体育传统名校(田径)、科技制作名校(航模、舰模)。后来经过唐自强校长的呼吁奔走,1978年恢复原名至今。曾在抗战期间担任十二战区援华医疗队成员的美国友人哈默利克先生,1988年亲率美国某地教育代表团来华,在傅将军外孙子肖冬的陪同下,参观了如今的奋斗中学、奋斗小学,并结成姊妹学校。这位美国友人感叹道:“军人办学是少见的事情,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在西方将领中也是很罕见的。傅将军是位有远见的将军,只有有远见的人才会看到教育兴国的重要性。”1999年4月,随着首都大规模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奋斗小学与太平湖小学、新文化街三小合并,在新址改建成为寄宿走读兼有的学校,掀开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崭新一页。见培炎校长继承傅作义将军的遗志,在唐自强校长办学的基础上,引领着奋斗小学的师生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昔日“马背上的摇篮”如今已经成为一所崭新的充满文化内涵的高标准的现代化窗口学校。

新校舍占地面积为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科技楼、宿舍楼、体育馆楼(包括游泳馆、篮球馆及其他运用场所)、餐厅和多功能厅。设有200米环形跑道的全塑胶操场。楼群中央建有幽雅秀美的诚和园潺潺的流水呈人字形,环绕着蜿蜒的长城。“诚和园”的命名,与长城的“城”、黄河的“河”谐音,同时,也寓意“诚信和谐”,和学校的育人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象征着学校创始地的黄河、长城微缩景观令人自豪,神情慈祥的傅作仪先生塑像使师生们倍感亲切。学校的校歌又叫“诚和园”之歌,歌词是见培炎校长亲自创作的:

诚和园诚和园奋斗小学美丽的花园人字甬路旁小桥下流水花朵竞相开放。……傅先生望着我们充满微笑慈祥激励我们在成长

2010年5月5日,奋斗小学隆重举行七十周年校庆庆典活动,并确认与与端午节谐音的5月5日为奋斗小学建校日,因为端午节是傅作义将军的生日。缅怀历史、珍念传统、尊师倡教,成为别开生面的校庆日的主旋律。师生们奉献了一台高水准的演出,大型情景朗诵节目《送别》,则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往昔的岁月。岁月荏苒,傅作义先生的办学思想始终激励着奋斗人,在70年的治学历程中,特别实现三校合并后的十多年来,学校严谨求实,励精图治,培育出一批批批健康、快乐、上进的学生。 

70年历程凝结成的“质朴、平和、坚韧”的传统是奋斗小学的文化结晶;从优秀的传统中汲取力量,学校一定会可持续发展。

正是:

贤思齐喜作义,

育良知布新局;

黄子孙今承继,

采众长靓城西。

我们祝愿奋斗小学更加辉煌!

 

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奋斗小学现任校长见培炎在奋斗小学的诚和园

从宁夏到北京、从私立到公办的一所名校

 

 

    

相关新闻

闪世昌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