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闪世昌
“北京女一中”,创建于1913 年,堪称百年老校。
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废除帝制,建立民国之后,进步学者蔡元培于1912年4月出任教育部总长,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符合共和精神的教育方针。同年五月教育部撤销清政府在北京设置的京师督学局和八旗学务处,改设“京师学务局”。京师学务局首先清理私塾。私塾教师集中培训,学习新教育宗旨、教材和国文教学法、算数教学法。学堂改称学校。一些小学开始实行男女生同校。女子教育也从此有了积极的可喜的发展。
1913年京师学务局创建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址在宣武门内鲍家街第六高小旧址,校长李启元,当时只招1个一年毕业的高小补习班,学生26人,教职工15人,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女子中学,但她是北京女子中学的开端 。同年迁址到西交民巷内(一说:正阳门内辇儿胡同)。1926年,正在该校任教的李大钊先生努力争取,从北洋军阀手中为学校争得清室善后委员会官产——原清内务府会计司南花园旧址(现北长街113号)用于建校。1928年学校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市立第一女子中学,1931年改名为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1949年北平市和平解放后私立四存中学女部并入。1952年,改名为北京第一女子中学,是北京市最早的市属重点中学之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开始男女生兼收。1972年改名为北京一六一中学。1986年北平第一女子中学时期的校友于若木请陈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北京一六一中学”校名。老校友依然迷恋着老校名,并很自豪又幽默地把“女子”二字合成一个“好”字,称为“北京第一好中学” 。
两首不同时代却又薪火传承的校歌唱出了这所百年老校的风雨沧桑。
女中学如一炉火,均平锻炼文武合。 五金同化共陶融,分析俱平妥。后日铸良材,今天先担荷,何况是神京第一! 聪强慧可,棫朴菁莪。……
现在的校歌则这样唱着:
紫禁城西太液池边,有我们美丽的校园。是谁在黑夜播下火种,
我们不忘革命前贤。严明校纪,严肃学习,严格训练,迎来这春满校园。严明校纪,严肃学习,严格训练,迎来你桃李万千。艰苦奋斗,向上乐观,炼我们青春的铁肩。……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于1919年秋到女一中任教,教授“社会学”和“女权运动史”两门课程。在课堂上,李大钊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阐述革命道理,介绍世界革命形势,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女权运动史”课上,李大钊介绍各国妇女争取自由平等、参与政治、与男子同工同酬等情况。他深刻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指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的虚伪和对妇女的毒害。在李大钊的鼓励和支持下,女一中学生要求妇女独立和自由的愿望与日俱增,她们请李大钊先生担任指导,排演五幕话剧《孔雀东南飞》,以舞台演出的形式揭露封建伦理的罪行。1921年春,《孔雀东南飞》在当时的教育部礼堂连续四天公演,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观众为之深深感动,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也纷纷前来观看。
受李大钊的影响,许多他在北京大学教过的学生和进步青年和来到女一中任教,传播革命思想。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主持召开国民会议,以反对军阀政权,促进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受李大钊、高君宇(中共北方区负责人之一)的指示,女一中教员石评梅率领学生欢迎孙中山先生来京参加这次会议。毕业于北京大学、曾长期受教于李大钊先生的孙祥偈,1929年至1931年担任女一中校长。任职期间,她向师生们宣传李大钊先生的事迹,并把李大钊遗著《唯物史观》等印成活页,选作高中教材。“九一八”事变爆发,激起全国人民愤怒。1931年10月,北平市女界抗日救国会在女一中成立,孙祥偈担任主席。她发起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抵制日货的活动,被反动当局撤职,引发了要求当局公正裁决的学潮。
在李大钊革命精神的影响和鼓励下,女一中革命活动一直非常活跃。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里的学生,巾帼不让须眉。1935年,华北发生水灾,北平市各大中学校学生代表汇集女一中,在女一中成立“黄河水灾赈济会”;随后又成立“北平大中学校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办公处设在女一中。因此也是学生运动的策源地。从几位校友的身影即可得到印证。
郭明秋,原名郭桂英,1935年在北京女一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学生会主席,并任北平市学生联合会主席,参与组织并领导了“一二● 九”爱国学生运动,为发起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全国妇联宣传部长、党组成员、主席团委员等职。1979年任教育部顾问。曾多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于若木,原名于路华。1935-1937年在北京女一中学习,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当天,她和耿精一、王立言、肖蔚等负责带领广大同学冲出校门参加游行。1936年成为中共党员,后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及马列学院学习。
张瑞芳,著名电影、话剧演员,表演艺术家。1931年-1935年在校读书读书时,是女一中戏剧研究社的主要成员。“一二 · 九”运动时期,成为北平学生演剧活动的骨干。抗战期间,她参加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主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等。在大后方演出《屈原》等多部话剧,是当时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卓琳,原名浦琼英。1932年-1936年在女一中读书。在“一二·九”、“一二·一六”学生运动的激励下,思想和觉悟得到了很大提高。1936年,赴延安参加革命,考入陕北公学。(建国后,做中央秘书工作。邓小平同志终身伴侣。)
不可磨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令人自豪的校史多少年来一直激励着北京女一中和现在的北京一六一中学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作为伟大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发源地,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广大同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六一中学团委组织了纪念“一二·九”运动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国旗下讲话、新团员入团仪式、重温入团誓词、《团章》知识竞赛等活动。 2010年12月9日,在团委和年级组的精心筹备和认真组织下,初一学生齐聚于南校区报告厅,举办了以“纪念一二·九”,理想从这里起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选手情绪激昂,演讲形式多样新颖。比赛中,选手们精彩的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尤其是演讲者与在场学生互动——台上台下共呼校训、班训,使活动达到高潮。演讲比赛激发了浓浓的爱国情怀,让同学们在思想境界上有了提升。正如赛后学生所说:“身为中学生,我们现在还无力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为集体做点什么,为家庭做点什么,那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回族姑娘马静1975年北京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在大学工作的机会,志愿到远郊山区的密云二中任化学教师,一干就是10年。1984年,当时的一六一中校长慧眼识人,把马静引进一六一中学作为培养对象。从1990开始,马静开始从事管理工作,2001年出任校长,在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上建树连连,把一六一中学办成了特色鲜明声誉很广的普通高中示范校。马静不仅成为北京市教育界的一位名校长,她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是联合国教科文中国全委会委员。
现在的161中学继往开来,以“诚真开拓”为训;以“师生发展”为本;以“创新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质量——立校之本,人才——兴校之源,科研——强校之路,科学、民主、依法——理校之纲”为办学思路;以“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严谨、善诱、格高、业精的教风;勤学、好问、求实、创新的学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的校风,数字化的校园,花园式的环境,40余门类的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深入开展的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了教学相长、愉快合作的健康的学习环境;发展特长、多彩自主的健康的活动环境;尊师爱生、坦诚融洽的健康的人际环境;追求精品、文明向上的健康的校园环境。
多年来,161中学高考升学率达100%,重点率85%,其中文科重点率达90%以上。学生参加全国、市级各类学科、科技竞赛多次获奖,连续四届获“胡楚南优秀中学生奖”。
显著的办学成果使学校赢得了多项荣誉和社会声誉:北京市首批“教育科研先进校”“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德育先进单位”;全国计算机教育先进单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促进学校金牌校”;北京市文明单位等。并被确定为: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校;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项目“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实验校;全国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学校等。
现任校长丁大伟又把引领北京十三中阔步前进的经验融入了一六一中学的新进程,把北、中、南三个校区打造成既有统一风格又有各自特色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依据一六一中学多年来为北京理工大学输送了大量优秀生源,进校后展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亮点,成为“北京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2011年5月6日,授牌仪式在北京一六一中学隆重举行。校长丁大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强调北京理工大学是全国著名重点大学,是莘莘学子实现梦想、升华理想的沃土。成为优秀生源基地,是荣誉也是责任,学校将倍加珍惜这个广阔的平台,本着“和谐、合作、共进”的原则,为北京理工大学、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更多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不辜负大家的厚望,社会的重托。
从北京女一中到现在的一六一中学,建校90多年来,学校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有的成为国家领导人、社会活动家,有的成为中科院院士、著名的艺术家和成功的企业家。如:何鲁丽,1952届校友,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民革中央主席。林文漪,1962届校友。国务院学务委员会曾授予她“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曾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北京市市长助理,北京市副市长,台盟中央副主席、主席。现任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融入北京一六一中学的几所北京老校(上)
闪世昌
现在的北京名校一六一中学在是由从北到南的三个校区组成的,这三座美丽的校园的连线近距离地平行于老北京中轴线。其中的长安街校区和天安门东侧的前门西大街校区是由七个校名的三所学校演绎发展而来的。
(一)从“山东中学”发展而来的北京三十中
北京三十中前身是清代山东籍人士为赴京赶考的山东举人提供食宿之地而创办的“山东会馆”,1905年6月4日,受戊戌变法的影响更名为“齐鲁学堂”,正式开始了学校的历史。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旧式学堂改为学校,“齐鲁学堂”正式改为“京师私立山东中学校”,简称“山东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山东中学虽是私立学校,但社会声誉很好,学生勤奋刻苦、心系祖国,积极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他们正直做人,服务社会,其中也不乏佼佼者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如我军的高级将领丹增晋美;《北京晚报》记者部主任马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胡梅;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晓鹏;“北京市三八红旗手”获得者杨淑雅;获得“中国青年卫士”称号的黄璇等。
1952年,北京市政府全面接管学校,将“京师私立山东中学”更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中学”,设初中部和高中部。获得了新生的学校,在党的阳光沐浴下,蓬勃发展,形成了以语文教师、全国劳动模范郎领俊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
北校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强法制建设,培养应用型的中等法律人才,1981年春,三十中学与北京市司法局共同创办了法律职业中学,高中部改制为职业高中。1985年2月,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将“北京三十中法律职业高中”定名为“北京市司法学校”,学制四年 ,职业中专性质。三十中的初中部继续保留。
学校体制的变革并未影响三十中办学质量的提高。三十中学初中部克服困难,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市、区重点中学和各类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北京司法学校办学特色突出,社会知名度高,培养的学生素质高、业务精,毕业生遍布中央、市、区政法、执法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北京三十中步入了学校的布局调整阶段。2000年,经西城区教育局决定,北京司法学校转入北京实用美术职业学校,初中部也并入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一六一中学,成为初中部学生的乐园。
(二)北京市第六中学
北京市第六中学曾是一所历史悠久、声望很高的老校。它的前身是1923年在西安门大街附近创立的私立华北大学附属中学,创办人是姜绍祖。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教育革命先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为学校的首任校长。当时只有一个初中班,学生20余人,都是男生。1926年改称华北中学。1927年改为四二制,即初中四年,高中二年。1929年迁入南长街宴乐胡同。1933年改为三三制,即初中、高中各三年,已经和现在的完全中学学制相同。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1940年,日伪当局改“私立华北中学”为“市立第六中学”,只收男生,从此成为“男六中”。
男六中是北平非常有名望的学校,因为每年都有较多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著名大学。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六中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新型学校。1961年9月,北京市教育局对原重点学校做了调整,北京六中仍位列市重点校行列。不幸的是1964年,党阀康生直接插手,确定六中为“四清”运动中全国唯一的一所中学试点单位,被扣上“天安门旁的白色据点”、“国民党支部”等罪名,随之而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更使六中蒙受了巨大灾难。那时发生在六中校园里的触目惊心的惨剧令人不堪回首。
1968年,六中开始招收女生,结束了男子中学的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逐步形成了一个团结、实干、坚持改革的领导班子和一支业务扎实、作风严谨、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学校遵循“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校训,既重视优良传统,又勇于改革创新,既重视课堂教学,又重视课外活动,形成了学习刻苦、作风朴素、全面发展的好校风,很快就在社会上恢复了良好的声誉。这是因为六中具有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六中的“五老”——数学教师李观博、徐春茂,英语教师陈乃甲、张少岩、语文教师邢翰臣,在北京教育界都鼎鼎有名。其中李观博先生是当时北京极少数的特级教师之一,是北京市的劳动模范,他领导的六中数学教研组堪称在北京中学领域实力最强。
从1954年到1975年,学校的排球队获得北京市、全国中学系统联赛的九次冠军,其中还有组建时间不长的女子队的光辉纪录。因此学校曾被全国体委指定为排球传统校和训练基地,六中排球队曾获全国少年组冠军,为我国体育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1999年,随着西城区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整合,北京市第六中学和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合并为北京市长安中学。
建校70余年的历史中,北京六中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合格毕业生,其中包括外国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原人大副委员长胡启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历史学家阎崇年,著名相声艺术家侯耀文,人艺演员蓝荫海等等都是从六中的校园走出的佼佼者。
在北京六中读过书的学生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1955届157名青年从母校毕业后,有十几名同学出国留学,多名同学考入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高中丙班的赵克功后来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还作为首席科学家被欧洲邀请承担“纳米绝对测量”工作,高中甲班的刘永曾后来当上了《中国教育报》副总编。此外还有的同学成了外交家、建筑师、特级教师……离开六中50年,当年同窗读书的学友如今各奔东西,遍及全国各地,不少人杳无音信。为了举办1952届初中和1955届高中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同学聚会,几名老同学承担了这项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1952年初中毕业的谢兴武是负责寻找老校友的主力。他利用自己在铁路工作的这点儿便利,一个人坐着火车跑遍了全国。他说:“除了新疆、西藏、台湾没去,其他省基本上我都去了。找大伙儿就跟‘考古’似的,但凡有点儿蛛丝马迹就得抓住不放,公安局、派出所、单位的人事处,打电话、查资料,终于把大家的情况都摸清了。”谢老谈起这段经历,还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
其实,还有不少毕业于北京六中的校友正在以呼吁恢复原校名的方式,表达对母校的深情。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呼吁即将变成现实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已经决定恢复北京六中的校名和建制。
融入北京一六一中学的几所北京老校(下)
闪世昌
(三)从艺文中学到北京二十八中的变迁
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的前身是北京艺文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先驱高仁山先生在1925年联合京城几所著名大学的名流教授创办的,高仁山为首任校长。
高仁山1894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书香世家。17岁时随在铁路局工作的父亲迁居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1917年春天自费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专攻文科。在日本求学期间,与童冠贤、马洗凡、于树德、周恩来等人参与组织了以天津南开学校校友及天津法政学校校友为主体的新中学会。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留学日本的高仁山制定了五步计划。第一步,调查中国东北三省、河北、山东等7省的教育与实业的关系;第二步,赴美国学习教育,再考察英、美、德等国教育状况,然后回国实践;第三步,在本国实践的基础上再赴欧美进行研究,吸收各国合理的教育思想;第四步,回国调查西北与云南的实况;第五步,创议中国的新教育制度。随着五步计划的逐步落实,他于1922年底从欧美回国,出任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1925年6月,高仁山联合新中学会的会友以及北京政学两界的著名人士创办北京了艺文中学。
艺文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参加过各种革命活动和游行,1926年3月18日,艺文中学教务长顾淑型,带领未成年的中学生参加由国共两党联合组织的大规模示威游行活动。下午一时左右,执政府卫队开枪镇压,造成打死47人,打伤100多人的“三一八惨案”。艺文中学女学生陈时芬在惨案中当场牺牲,顾淑型本人也受了轻伤。第二天,高仁山校长即与国立九校教职员代表蒋梦麟、马名海等人,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向政府当局办理交涉事宜。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国共两党高层人士,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处以绞刑。中共地下党组织随后在北京建立北方最高统战组织“北方国民党左派大联盟”,高仁山任该联盟主席。当时有朋友邀请高仁山出任河南中州大学校长,他始终不愿离开北京:“我既许身教育,志在救国,就不能畏惧任何艰险。” 陈翰笙当时也劝告高仁山离开北京,高仁山回答说:“我在北大、师大任教,艺文中学我又是校长,还得照应,怎能一走了之。”同年 9月28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加入政党、散发传单、有反对现政府之嫌疑等多项罪名,将高仁山逮捕,先后关押在北京侦缉处、警察厅、军事部、陆军部等处。12月9日,高仁山在写给妻子陶曾谷的家书中表示:“自被捕之日起,身处囹圄之中,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生三十四载,以十六年之光阴从事教育研究,以所学所知,未能有裨于社会国家,苟以圄长逝,诚死亦不瞑矣。我之全部教育计划,因此夭折,思之殊可惜也。……我如‘坐罪而死’,望你将此信转告教育界诸友,暨予之学生,得知予之心志,或可完成一部分之希望。”其对国民教育的痴诚倾入于字里行间,溢于言表。
1928年1月25日,高仁山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枪杀于北京天桥。高君态度从容,面无惧色,并向路旁观众说:‘给我个好儿吧’,于是众人立即高呼‘好!’ 消息传来,他的学生们冒着生命危险与他的家人、亲友一道,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北京西山卧佛寺东面的东沟村。”
高仁山追悼会,是以国民党南京政府的首都教育界名义举行的,当时正值国民政府大学院在南京召开全国教育会议。据上海《民国日报》报道:首都南京的教育界,于5月24日在中央大学体育馆举行在北京被杀害的教育家高仁山教授追悼会,到会各界人士500余人。追悼会由蔡元培主持,赵廼传(述庭)报告高仁山为国牺牲事略,陶知行、杨杏佛等及北京艺文中学代表相继演说,末由高仁山的夫人陶曾谷致答词。
高仁山被捕之后,奉系军阀以艺文中学是赤化窝巢的罪名,将设在北京东城灯市口大街72号的这所私立学校强行封闭,部分学生被迫转到天津南开中学。后经该校师生多方争取,1928年9月15日租赁西城府前街的清代“升平署”重新开学。1929年冬,艺文中学为缅怀老校长的业绩,在新校舍内创办“仁山图书馆”。1931年,该校师生又刻碑纪念高仁山,碑文采用的是他生前常说也最能够体现他大无畏的英雄本色的一句话:“身世悲壮,一丝不挂,无瞻前顾后之忧,乃能言救国,做救国事业。”
艺文中学还是一个研究和实验中等教育的学校,高仁山创办之时即采取道尔顿制教学原则,即少灌输、多自学,发挥智力特长、发展个性,在其他学校都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时候,艺文学校就倡导自学辅导制,让学生可以较大幅度地支配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高仁山先生革命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引领下,艺文中学为祖国培育了许多优秀儿女,造就了大批有志之士。
1951年,艺文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私立艺文中学。1952年,艺文中学由国家接管,命名为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1962年,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市教育局长韩作黎陪同下到二十八中视察,学校被确定为吴晗副市长试点学校,并赠送大量图书给全校师生。1962—1966期间,北京二十八中由于学校管理科学,教师队伍水平较高,连续几年高考成绩显著提高,受到市教育局的表扬和重视。
在此后的各个发展时期中,学校一方面继承发扬了过去的治学传统和良好的校风、学风,一方面又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全日制中学。学校建立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使“爱祖国、爱集体、勤奋学习、遵纪守法、最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秩序和学习风气,建立起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教学方面,不仅引导学生要学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知识;不仅强调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多年来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能力较强、分化较小、成绩提高显著。
知行亭
清晨,高三年级的同学们整齐地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隆重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随后同学们拜访了国旗护卫队驻地、参观了国旗护卫队荣誉室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0时整高三年级的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隆重热烈的成人仪式。
学校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三份意义深远的礼物:
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鞭策同学们勇于承担社会道义、做优秀公民;
一支刻有“江山多娇,英才辈出”字样的钢笔,浸渍着学校的深切期待;
一本精心设计的成人纪念册,帮助同学们见证和记录这意义非凡的时刻!
仪式上,学生接受学校的礼物、阅读家信,进行成人宣誓,向家长和老师敬感恩礼。
丁大伟校长、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激励同学们:站出来,让祖国挑选!
(节选自161中学网站)
站出来,让祖国挑选
——现代语体藏头诗一首即席于中山公园音乐堂
闪世昌
站在共和国最年轻公民的起跑线
出类拔萃的誓愿变得金灿灿,沉甸甸
来自18个春秋方方面面的关爱
让我们汲取了步入成年之旅再奋进的营养之源
祖辈创建在紫禁城西侧的百年老校
国门长安街上的杏坛
挑起了含金量越来越高的输送人才的重担
选择161中就预示着又一代莘莘学子更成功的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