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师名校>> 梅鹿先生 正文

梅鹿先生

2014-12-06 17:43 文/潘书然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11月21日B6版
分享到:

       花开花落,时过境迁。可我总是常常想起,那年盛夏,真正带领我走进书法之门的老师——梅鹿先生。
                             一
       有点小紧张。
       马上就要见到书法老师了,我的腿脚像被蛛丝缠绕,头也一直低着,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年逾花甲白发飘飘的老学究形象。“唉!得跨越多少代沟……”可一抬头,刹那间,惊艳似满城花开。
       活脱脱一个李小龙!两道剑眉,飘逸的半长头发,只是身板略显瘦弱。
       “我叫梅晓露,以后就叫我梅老师。你是书然吧。”梅老师笑得似三月春风拂面。“梅花鹿?”好奇特的名字。
       初进教室,一股浓到极致的墨味弥散开来,“墨香四溢,好闻!”已有人在习字,恍惚间听到梅老师在旁边笑着指导,同学们轻声讨论,四周声音闹哄哄的,与记忆中的肃静书法教室迥乎不同。一连串奇异的事儿闹得我脑子晕乎乎的。
梅老师真够怪。
       放下笔,舒展一下。我小心翼翼地将作品拿给梅老师看。橘黄灯晕下,梅老师的脸一直在向我放映京剧中的脸谱。先是剑眉一挑,细眸蒙上一层晶亮,嘴角浮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呼!”松了口气的我洋洋得意地将腰杆子挺得笔直,“哼,也不看看我修道几年了!”下一秒,星光一闪而过,璀璨的像流星一样。梅老师嘴角勾勒出的线条呆滞在凝重的空气中,眉毛缓缓往下斜,五官渐渐聚拢,大有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之势。“完了!”我心中的一根弦“砰”的一声断了……
       “你的字整体上可以,但一看细节,毛糙糙的……”心雨淅沥沥下着,灰黄的灯色,暗淡的纸张似生锈的铁锤砸在脊梁上,骨肉在崩裂中溃散。
       欲哭无泪。
       黯淡的灯光下嵌着吓人的“蜘蛛网”,我只能一笔一画重新练习,如同一个七八岁女孩一人坐在灯下笨拙地练习着。我离写行楷只差半步之遥了,却被硬生生打回基础。Ade!我可爱的行楷! Ade!曾璀璨一时的我!
       之后几星期,我一直与横、竖、撇、捺艰难地相处着,也在那几个星期我在心底里一直戏称梅老师为“梅鹿先生”。
       不过,被梅老师好好整顿后,我自觉字写得好多了。
       那年盛夏,刻骨铭心的脸谱泛着柔蓝的敬意。
                            二
       梅老师课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说话不写字,写字不说话。他允许我们在课堂上讨论,但不能边写字边说话,美其名曰练书法要专心致志。每当我们聊得兴味盎然时,他总有办法一刀斩断我们的兴致。
       那夜,月明星稀,我与邻桌聊得兴致勃勃。于是乎,警惕性缓缓减弱,音调与情绪如同紫红的花四处张扬,完全忘了教室里梅老师的存在。
       半饷,一个浅浅的身影投在我们的面前,一双手按在桌上呈八字状,瘦弱的身躯微拱。
大惊失色,众人献“媚”抬头。
       梅老师只是笑眯眯着望着我们,没有说话,好像示意我们继续聊,他做一个认真的聆听者。
       声音越来越小,高扬的情绪“啪”的一声落地,狭小的教室只听见笔纸摩擦的美妙音韵,再也不见喧哗了。
       梅老师近来做了爸爸,整天乐呵呵的。课间,他总喜欢抱着宝贝娃挤入我们紧巴巴的娱乐时间。小宝宝常被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好脾气的梅老师一脸幸福。
       “梅老师,宝宝叫什么名字啊?”一次,我们问到。
       “没取。”老师嗯声着,专心逗着儿子。
       旁座兴致高扬,跳着喊道:“没取!真是个好名字,就叫梅没曲吧。”众人大笑,一人夸张地从椅子上掉下来。唯有宝宝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乐哈哈的。
       梅老师双颊染上了胭红的愠怒,眉毛半边儿挑。我们知道惹事了,纷纷冲梅老师诡笑,吐舌头。
       梅老师一愣,随即五官缓缓舒展,嫣然一笑。
       记忆中,好多火气事儿,梅老师总是一笑而解。那时,我们无意间收获了一份极为珍贵的礼物。
                              三
       七月的演奏已走向幕尾,蝉鸣依旧。
       梅老师毫无例外地备些散学的小礼物:笔、墨、纸、砚之类的,琳琅满目。印象最深的是那场小小的派对。
       一群孩子尾随着梅老师去了“多美丽”。
       依稀记得那天飘着细雨,美得如童话。霓虹灯闪烁的彩色像油画上涂抹的浓墨重彩,流淌着童年的欢乐。一路,水花在马路跃动,波光荡漾,树影婆娑。
       那夜,我们玩得很尽兴。梅老师与我们亦师亦友,没有那份师生间的拘束感,真好!闲聊中,梅老师总会时不时插上一段关于书法历史的故事。
       梅老师讲得出神入化,总是以一种说书先生的姿态讲述,往往经他嘴巴一说,再年老的枯木似乎都能长出嫩芽,再苦涩的药水也变成琼浆玉液。我至今还记得梅老师讲述的那些典故。
       于是,学习也成了一种享受。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崇德实验中学)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