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成长 创建特色学校
                  湖北省荆门市宏图学校校长 闫松林
      荆门市宏图学校创立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位于荆门市宏图路1号,学校占地面积30亩,学校原属于中航集团宏图飞机制造厂,2006年学校因企业改制移交于荆门市教育局;2016年学校移交到漳河新区教育局,后与苏院小学合。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硬件建设,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先后获得“中国航空工业基础教育先进学校”、“中央教科所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学校”、“湖北省汉语言文字先进单位”、“荆门市教科研先进学校”、“荆门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荆门市体卫艺工作先进学校”、“荆门市教科研先进单位”、“荆门市平安校园”等多种荣誉称号。

学校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从学校角度看,特色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标识,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特色学校建设有利于学校之间错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也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展示舞台。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教育教学理念,为加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学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机制,针对学校生源实际状况和学生教育现状,我们制定了《小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方案》,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侧重特殊学生,对教育对象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
      一、什么是“小学生成长导师制”
      小学生成长导师制,是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班主任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下,采取异质分组的办法,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提供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的指导,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教育运行机制。小学生成长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从而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教育;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它是一种个性化、亲情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模式,是班主任工作必要和有效的补充。
      二、“小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
      在确定开展“小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以后,学校教导处认真组织实施,由教导处统一协调,班主任按异质分组或征求学生求师意愿,同时考虑各班实际人数及导师任教班级,选定3-5名学生,分配给一名教师作为成长导师。学校对导师职责进行详细规定,可以归纳为“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条件允许可建立方便联系的QQ群、微信群,及时与家长沟通。
“小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中,导师是学生思想成长的指导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学业成绩的辅导员。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人的特长与学生交流沟通、辅导、引导,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此,我们建立了五项制度。一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档案袋记录必须实事求是,充分肯定学生发展成果,对问题必须持十分慎重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是建立家访联络制度。导师必须每学期建立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联络制度,导师每月至少一次电话家访,每学期至少一次上门家访,及时了解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情况,注重家庭背景和学生的思想、学业、心理相关分析,作出相关判断。导师要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商教育之策。三是建立谈心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两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并要求学生每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四是建立个案分析和集中会诊制度。学校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有特殊情况可集中学生或集中导师进行会诊,并提出诊断方案,指导个体实践。五是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进行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定。
      在“导师制”工作中,我们建立了“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导师辅导机制。“一对一”就是一个导师与一位学生结对,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某一门学科学业成绩不理想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对一”则主要是针对有好几门学科学业成绩都不理想的学生,期望通过发挥导师力量群效应,达到“用导师团集体的力量去改变学业最困难的学生”。而“一对多”的导育工作模式,指的是我们的某些导师,如果设立了电子信箱、微信群、QQ群等,可以通过这些工具及时通过网络解决学生学业、心理、生活等问题。建立“学业辅导”学生成长导师制合作共同体。
      三、“小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成效
      “小学生成长导师制”从我校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比例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个性化、亲情化、渐近性、实效性和稳定性的原则,使每一名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和身心等方面健康成长,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小学生成长导师制”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使学校德育工作从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从单渠道转变为多渠道,真正做到了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转变。教师能正确地看待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倾听学生心声,和学生一起谈心、一起活动,用足够的耐心读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从教“学”走向导“育”,自觉地把自己从学生的“学业教师”转变为“人生成长导师”,实现了教师由重“教书”到“教书”与“育人”统一的转变,教师的“导”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延伸和拓展。三是师生、家校关系更加紧密和和谐,形成教育合力。四是学生在学业、个性、品行、爱好特长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和特长,带领学生开展相应活动,锻炼了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使小组内各异质成员能相互取长补短。
      “小学生成长导师制”是适应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特点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使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和谐发展,形成一种全员育人的新局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全市教育创新项目中,我校的“小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被评为十佳项目。我们将继续认真开展工作,不断积累经验,真正实现“教师个个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
         注重学生成长 创建特色学校

(编辑:红研)


     注重学生成长 创建特色学校